如花抬起头,被少年那双如墨的眼睛吸引,她呆呆的看着。直到少年再次出声提醒,语气没有一次的不耐烦,依旧那么干净,醇厚。
如花见受伤的笔递给少年:“请问,这个,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少年差异的看了如花一眼,随后微微一笑:“是小妹调皮,烧毁了我的毛笔,怕我生气,又偷偷的塞进我的笔筒。在下不察,作画时误拿此笔,下笔之后才发现是坏的。就是这随手一笔,让我发现这样子作画,也挺好。”
如花没想到少年会如此认真的回答自己的问题,当下觉得有点唐突了。
“对不起,打扰你了。”说着走到人去,从顺子的受伤拿了一包小吃放到一旁的小女孩手上:“刚买的,还热乎着。算是我的道歉了。”说完后,退出人群。
顺子好奇的摁着如花刚刚在干嘛,如花就简单的说了下。众人被少年的画技折服。庄稼人,最佩服的还是读书人。
“所以说,顺子,你以后可得好好的读书,将来也给姐姐画一张自画像。”如花还在互相着刚才那少年画的画。虽然没有现代的素描那么逼真,但已经比现在的笔墨画好多了。
这段小插曲如花还没回到家就忘记了。简单的做了一点宵夜,一行人吃了后,都各自歇下了。如花躺在床上琢磨,这年就过完了,自己再干点啥挣钱好呢?回村子种田是不可能了。但是自己后山的那一片野山椒林子还是要回去打理打理的。过几天顺子也要上学了。自己答应收养赵亮的儿子,也要回去接那孩子过来了。想着一件又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如花迷迷糊糊就睡过去了。
第五十七章 :种植基地
子都说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冬去春来,到了二月十九这天观音会,几乎全县城的人都齐聚梅山寺。赵母也例外,带着如花来到附近的梅山寺。沿途看见田间的小草已经长了寸许,河边的垂柳也露出尖尖。老乡门口的杏花已经露了花苞。一切的一切,都欣欣向荣。这让如花想起了前世的春游,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学校组织春游,她记得有一次,老师为了让他们体会粮食得来的不易。让他们每人带一把米。老师带了一口大锅和油盐,到了山上后,所有的同学将米凑在一起。米肯定是不够的,于是班干部带头,所有的同学分成几组,捡柴火的一组,挖野菜的一组,打水的一组,分工合作。那天大家最后都没有吃饱,但却没人埋怨,同学们都开开心心,一路唱着歌回到家。多年以后,如花到了军校,成为一名军人,每年都会被拉出去野训。但那次,却是如花记忆最深刻的一次集体活动。带着青春的懵懂和潮气蓬勃。
收回思绪,如花跟着赵母一起,赵母让她拜她就拜,让她放钱到功德箱她就放。等所有的菩萨都拜过了后,俩人走出拥挤的大殿。
二月十九观音会,人自然是多的。人多,小贩相对也就多了起来。如花再次看见了那个会画素描的少年。
少年依旧穿着上次那件单薄的青衫。眼神专注的盯着被画的少女。被盯着的少女,脸颊染上一抹红晕。羞涩的低着头,偶尔偷偷抬眼,撇一眼少年,水汪汪的眸子,欲语还休。
如花在一旁看着好笑,最是少年时光。但也只是笑了笑,就跟着赵母走了,临走的时候,自然是按照习俗求了签,不过阴奉阳违的将婚姻签换成了家宅签。然后糊弄赵母,说签文的意思是缘分未到。
过了年后的如花十二岁了。在这里,也算得上是大姑娘了。之前家里穷,如花脸上的胎记让赵母不敢去想什么。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如花又带着面具,遮挡了胎记。这咋一看,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的,顶多以后陪嫁的多点,总不至于没人说媒的。
打着这个心思,赵母打算回一趟村子里。一个村子的,熟门熟路,谁也偏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