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这些人一坐就是三天,天一亮就过来,天一黑就赶紧回家养精蓄锐,他们已经得了提点,不能过夜,违反成安成的宵禁,那是要被抓进大牢的。

胡人们闹出这般大的动静,长安城官员如何能不知晓,御史台首当其冲,炮轰太子、金吾卫和长安府尹,指责他们不作为。

金吾卫最先反驳,他们处处都是按规矩办事的,这在怎么说,他们又没有权利判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那些胡人们围的可不是金吾卫。

他们这般耍赖皮,御史台都懒得管,金吾卫就是捎带的,太子才是首要目标。

那酒楼一案,王易徽已经将前因后果加证据悉数交给了御史台,御史台腰杆硬着呢,将太子喷的头都抬不起来。

太子也是觉得冤,他以为王易徽问完话,自己也表达清楚了,这事就算了了,哪知道会有谣言产生。

等他意识到不对的时候,谣言不可控,胡人暴动,这已经触犯大堰的安稳。

此时,他再不表明立场,只会被弹劾的更严重。

如此,为了自己的位置,只能对不起长安公主的儿子了。

当此案,被移交大理寺的时候,太子被逼无奈,出面作证。

他只看到宋祀失手将人推下楼梯,其余什么都不知道。

太子都作证了,酒楼中被王易徽找到的食客,胆子也大了,跟着太子的话走,宋祀是失手,他本没有杀人之意。

至于酒楼中那些老百姓们,王易徽根本没有找上他们,只道是不好找,实际是变相维护他们,豪绅都没有反抗之力,普通老百姓牵扯进这个案子,哪有能脱身之理。

这案子公开审理,宋祀被带上来时,就已经腿软了,被问话时哪里还有往日的嚣张跋扈,不过他当真只是失手,在他心里,不过气不过,伸手推了人,哪知后面就是楼梯啊。

大理寺少卿直接判下处理结果,宋祀过失杀人,判流亡三千里,酒楼中人遭人污蔑,即刻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