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村长的反馈,那就是后面的事儿了。

小祥有句话是对的,尽心就好。这可不仅仅是老陈头的为人处世道理,柳明月也是这样的,而顺带的,家里的人也都受到影响。

“哇,哥哥好厉害!”陈梓淳向来是最捧场的孩子,她自己将小黑板上的曲线图给理解了之后,便跟陈梓旻说道,“那以后如果情况不好,哥哥也会知道的吧!”

被妹妹这样看着,陈梓旻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到时候我会提前跟你们说,好好准备东西,不叫大家挨饿。”像接下来的两年后,就该要提前准备好了。

柳明月见他不多说,知道陈梓旻的性子,索性拉着老陈头出去了。“陈叔,无论立成哥信不信,你都得引导着他将村里头的预警机制给建立起来。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提前做准备,真正事到临头了才不会着急忙慌的。”这可是她的经验之谈。

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全看天意了。柳明月觉得自己能顾好这个小家,养好这几个孩子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儿,实在没有要济天下的心思,也不敢有。

她的身份特殊,一个不小心,可能真的陷进去就出不来。而且,接下来的事件可都是时代的大潮流,人为的插手不过是螳臂挡车,只有死路一条而已。她不相信自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也不相信自己身边的这些人有。

既然如此,还不如顾好自己的小日子,在夹缝中求生,好好躲过这一场浩劫。

“行了,我心里有数,明日我们带着旻哥儿去找村长就是了。”他还请了两个族老,足矣。在柳家村呆了这么长时间,老陈头已经找到了跟村人相处的最佳方式,也将柳立成和柳家村的族老们的脾性摸清楚,该怎么让他们信服,自有打算。

第四十七章

国家开始发行粮票的时候, 柳家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农村合作社,将村里头所有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耕作。柳立成自己把控着村里头的工分分配制度,跟族老们商量过规则, 最后定下来,每年分多少粮食, 都是有定例的。

第一年实行就获得显著的成果。

因为收成好,整个村里头交上去的粮食比之前多了, 而分到大家手里头的也多了。他当然不会承认是因为有了沼气池,多了肥料,且土地集中后耕作上的安排更合理的缘故, 反正就是鼓吹社会主义好。

村长都说好, 底下得了好处的人自然是跟着说好,整个村的人都说好,成果又在这儿摆着, 镇上的领导也把这儿当做典型推广着。附近几个村跟着一起实行, 效果也不错, 而闻讯赶来的更多,都是来取经的。

花花轿子人人抬,正在风头上呢,谁会挑毛病。

而柳立成也就顺理成章地将部分粮食截留下来, 只说是粮食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的。以往柳家村就有这样的例子, 村人们都不会有异议, 留下来的这些粮食反正也不会丢,账目清楚得很,第二年拿来养猪喂羊或者是分发下去都行。

为了消化这些粮食,还建了个猪栏养了猪,发动村里头的六岁以上的没有上学的孩子们去山上打猪草。这样既解决了这部分孩子的口粮问题, 也弥补了因为集体耕作而无暇顾及家里头的牲畜的问题。

当然了,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他还提出接下来这一年要考虑合作模式,村里头集体买苗,发到各家各户去养,年底了再按占比分发猪肉。

柳家村既然都实行一年了且没有任何人提出问题,那么作为典型推广下去,其他村自然也是依样画葫芦,跟着照搬了。

当初上头的文件下来,只是试点实行,叫大家摸索着办,可柳家村这样成功的案例,也不仅仅是镇上的人关注,甚至省城都有专家来了一趟。

其实需要优化的地方很多很多,大家鼓足了干劲儿想要做出更多的成绩来。柳立成给特意来请教的人都总结了,柳家村之所以成功,大概就是因为村里头本来就有先例,分配制度相对合理,又有专门的检查小组打分,公平公正且透明,所以大家都积极得很,效果也就好。

而等专家们来到的时候,柳立成倒是不敢用这套理论糊弄他们。还是第一次招待这样的人的他,硬是拉了徐志明和老陈头作陪,生怕自己说错什么话,或者哪里做得不合适了,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柳明月带着陈梓旻去找柳立成的时候就说得很清楚,接下来这两年就是机会。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以后就是出现了陈梓旻所说的那种情况,也有应对的方法。可若是真的没有发生,那也没有坏处。

柳立成是秉着对老陈头和柳明月的信任,才会把这个小娃娃说的话放在心上的。而关于建设农村合作社并且成为柳家村生产队的大队长,他心里没什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