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煦嘴角抽了抽,真不知道这个小姑娘哪来的勇气提出这种挑战,不过也不是大不了的事,就当上台演讲了。
李煦三天没去打扰女儿,等第三天一早,小公主带着两本手写稿来找他,想是羞涩地递出自己写的那本,李煦翻了一遍,字数挺多的,毕竟要在台上讲一则圆满的故事,满打满算也要一个时辰才行,对于这个年纪的小孩来说有些超纲了。
故事是小市民背景的,这让李煦很诧异,他以为小公主会写个神话背景的故事。
一名男童家逢巨变,父母双亡,家产一夜之间被侵占,他也被赶出了家乡,于是,他带着自己唯一的一条大黄狗开启了一段流浪之旅。他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情,得过许多人的帮助,但也被许多人歧视过、殴打过。
几年后,男童长成了少年,依旧是一名乞儿,但他又与其他乞儿不同,他会偷偷摸到书院窗户下偷听先生讲课,会拿树枝在沙地上练习写字,也跟着背诵先生教的课文,久而久之,竟然学的比正经上课的学子还好。
但他毕竟是个乞儿,没有收入来源,要乞讨吃的,有时候实在饿得慌还会摸进书院的厨房里偷食物,一开始无人察觉,但日子查了,总会被人发现了,于是少年被打出了书院,且勒令不许再来。
学了一点知识的少年不甘心,他从知识中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他发现,知识并不会因为你的出身你的地位而区别对待你,只要你用心学,就能比别人学的更好。
少年下了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不流浪了,他要去拜师,最先找的是一些隐士大文豪,日日跪在人家门口求人家收徒,结果当然是不顺利的,没有哪个大先生愿意收个会偷窃的乞儿为徒。
但他不气馁,他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每日就带上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残书破书,风雨无阻地去求见,跪在人家门口学习。
他的毅力最终打动了一位致仕的老大人,但也没有收他为徒,只答应教授他知识,对外也不能以师徒相称,就当是普通的夫子和学生的关系,每年还必须给他送三斤肉一百斤大米作为束修。
少年身无长物,要想交上这些束修根本不可能,起初他想去偷,可老先生严厉制止他的偷窃行为,一经发现就赶出去,决不轻饶,他给少年指了一条明路,他说:“你可以用我教你的知识去赚钱。”
少年很纳闷,“学了这些知识该如何赚钱?”老先生自然不会透露方法给他,只让他自己想办法。
少年很有毅力,为了能继续学习,开始在夜里去打工,他做过无数种活计,倒过夜香,洗过碗,洗过衣裳,种过田,只要他能干的,他都做过,赚取的微薄收入总算能交上束修了。
渐渐的,少年学到了许多知道,眼界也打开了,开始不满足于这种低贱的工作,他想赚大钱,于是在积累了一点钱财后,他走上了经商之路,开头千难万难,可少年从前一无所有,如今有丰富的学识傍身,根本不怕的,再差也不过是打回原形罢了。
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越来越多,少年也成年了,他依旧跟着夫子读书,等赚够了钱,他开始游历天下,儿时他走过许多地方,但那时只顾着温饱,哪里能看到其他事物,如今温饱解决了,他的眼睛能看到的便是最美的风景最美的人。
故事的最后,这个青年成了一位大善人,他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了许多人,虽然这辈子他都无法入仕为官,但在民间赢得了赞誉,成了许多地方百姓供奉的对象,也算是名留千史了。
李煦从这个故事里看出了不少人的影子,吴进、纪韩宇,甚至是他,都成了这个少年借鉴的对象,但不得不说,小公主将这个力求上进的少年刻画的很好,他不是完人,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就是个很贴近生活的小人物。
但他又是伟大的,能人所不能,成功后不忘初心,人物刻画的很正面,可以作为榜样了。
这个故事如果放在现代,大概可以写个书名叫:某某某成功传。
但时下茶馆的客人们会喜欢这样的故事吗?李煦觉得未必,小人物终归是小人物,再怎么打拼也是被人瞧不起的,那座茶馆的客人起码是中层阶级往上的,这些人未必会认同这名少年的上进之路,而且这个故事缺少爱情线,显得枯燥了些。
李煦看完没有点评,接着看小公主要拿来比赛的故事,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行,他就知道她稳赢了,是取自三国演义里草船借箭与赤壁之战的故事,这个世界的历史李煦看过,虽然也有很多前人兵法上的故事,但并没有三国演义,也没有三十六计,不过相似的兵法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