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主任,你真是一个好干部,我记住你了。”罗彪走上前道,“今年你们杨家湾村的猪,我们不收了,收不起。”
放了一句狠话,带着几个杀猪匠走了。
杨川赶紧端着凳子上来,“张支书,杨主任,你们先坐,我去给你们倒杯水。”
杨振宇道:“不用了。”
刚刚罗彪的话,杨振宇听的很清楚,问杨川,“罗彪他们往年来村里收多少猪?”
杨川道:“应该有二三十头吧,我一个人吃不下这么多,都是一起商量着来。”
“今年村里有多少要出栏的猪?”杨振宇接着问。
“今年办了酒厂,村里养猪的人也多了,估计有六十头左右。”
杨川此时有些担心,他一个人最多能吃下二十头猪,要是其他猪贩子不来收,村民们剩下的猪卖给谁?
张明康偏头看着杨振宇。
当初压栏是他出的主意,现在罗彪说不来收了,青木乡这些猪贩子都跟着罗彪转,村里的猪怎么卖?
要是找外地老板来收,肯定价格开的更低,说不定还达不到现在青木乡猪贩子收的17块的价。
低了这个价,村民们肯定不愿卖。
张明康觉得现在杨振宇夹在中间才不好做人了。
“小杨啊,我知道你是站在乡亲们的立场上考虑事情,但是有句话张叔还得说,之前就给你讲过了,任何事情不要说的太满,不给自己留退路。”张明康先是实事求是地提醒了杨振宇两句,他这样搞乡村工作太理想化了,然后又出主意道,“我联系一下其他乡镇的杀猪匠,问问看。”
杨振宇抬头道:“张叔,既然罗彪之前敢这么干,肯定也和周围几个乡镇的杀猪匠通了话的,说不定其他乡镇的猪贩子也在这样搞,压栏的主意是我出的,这事儿我来解决,如果我的想法能成,大伙儿的收入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