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都知道,朕之子嗣,唯绫华公主一人,无皇子可托付,故而若想立储,只能从诸王中挑选。然诸王之中,贤德能干者,年岁已长;而年轻者,多为藩王,不识政务,轻狂浮躁,难堪大任。”
“诸王无可立之君,委实让朕伤透脑筋,好在,朕思来想去,终生一法——为何非要循规蹈矩,在诸王中挑选储君呢?”
他说到这儿,故意一顿。
百官不由疑惑,不在诸王中挑选储君,那又在何处挑选?
将百官的反应尽收眼底,文帝随即沉声道:“只要体内流淌着皇室血脉,便皆为李家之人,诸王姓李,公主之子,也姓李,故而朕想要立公主之子李愗贞为储君,奠定大齐基石,绵延万世!”
这话一出,满朝哗然!
什么!
太子之子!
李愗贞!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以来,绝无仅有之事!
陛下这是糊涂了么?
还是自己听错了!
文武百官,满脸骇然。
台谏有官员,随即越众而出,大声道:“立公主之子为储君,骇人听闻,亘古未有,臣反对!”
他话音一落,台谏的言官们一股脑站出来十几个,皆是拱手道:“臣也反对!若真立公子为储,泱泱大齐,还不沦为天下笑柄!”
紧跟着,近乎半朝的官员,全都站了出来。
“此等荒唐之事,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逾制立储,恐生祸乱啊陛下!”
“诸王不乏有年少英才,陛下何以竟想要立公主之子为储,请恕微臣不解!”
群声反对,不过这都在文帝的意料之中。
文帝淡淡说道:“哪有亘古不变的规矩,说到底,规矩都是人定的。朕为了大齐的江山社稷,万世绵延,打破陈规,诸位臣工,理应附和朕意才对,岂敢群情激奋,接连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