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页

他看的透彻,然而肖浅也不是白给之辈。

对于如何帮助家乡富裕起来,肖浅的真诚促使他把一切都计划的非常周全。

“徐书记,您忘了,我们可是一家食品加工开发企业啊。除了庞大的种植园之外,我们还有那么大的工厂呢。到时候,这里将会消化大量的待业人口。本地的农民,年富力强的、有文化水平的,都可以在经过培训之后,进入到工厂,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相反像种植园这样的地方,还有配套的运输等环节,对于工人的年龄和文化却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如此一来,我们在为本地农民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完成了工种分类,完全可以让所有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肖平补充道:“按照我们的预期,整个产业园建成后,需要工人的数量大约在四千人左右。其实光靠本地的劳动力,甚至都不够。毕竟整个产业园的建设,就需要大量的建设工人。而随着整个企业的规划,后期还有相当多的配套工程,这些建筑工人根本就不愁没有工作。以我们的企业为依托,起码能够消化一万到两万人的就业。”

这一下徐书记也被吓到了。

“怎么会这么多?”

肖浅和肖平一起笑了。

“徐书记,我们刚才说的,还只是企业需要的产业工人。您算算,这么大的产业园建设,需要多少工人?除此之外,当企业正式开工之后,为这些工人服务的餐饮、住宿、管理等配套的环节,又需要多少人?”

肖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过。

冷风中,他铺开了一张大大的图纸,也把投资规划的全貌展现在了一众干部们的面前。

第775章 产业立体化设计

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确立。

从此,以家庭为单位、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模式彻底取代了原来的人民公社制度。

这种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广大农民的勤奋拼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经过将近二十多年的发展,这种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已经渐渐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广大的东北地区,将优质的土地承包给每户农民,完全发挥不出大机械化农业的优势,也成了农民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这个问题在日后将会愈发的明显,最终促使国家和地方开创了农业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