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巷子两旁都有店铺,走走停停,逛逛进进的,也着实蹭了不少空调。横向的分叉小巷里面也匿藏着一些小店,花花绿绿的,卖什么的都有。这两年,北京的蝉声少了很多,因为大多的杨柳都被移走了,一来是缓解柳絮漫天飞所引发的空气敏感,二来就是为了减少噪音。一些个老城区还是如旧,所以一到了夏天,老城区里全都是拼命发出动静的知了。
素叶还是喜欢小时候的北京城。
她觉得,没有柳絮漫天的北京就不叫北京了,很早以前,三四月份的时候,她跟着舅舅在后海附近遛弯,总能看见柳絮晃动着轻盈的身影飘然而落,晃动着斑驳的午后光影,十分地惬意。
蝉声也一样,承载了太多童年的记忆。
以至于现在每每听见蝉声,她总能想起大槐树和拿着大蒲扇的街坊邻居们,现在虽说邻居们还在,但貌似,人长大了,心就再也感受不到太过简单的快乐了。
南锣鼓巷隐约还能听见一些,然后,顶多是往深了走,才能看见当户人家在自家院里纳凉的一幕。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够在这种地方守住巴掌大点的地儿就算不错了。于是,一方的天被盛夏的繁绿纳得清凉,住在这里的人总会在不大的院子里栽种各类爬藤的植物或瓜果,在息壤的繁华之地努力寻得一片净土。
然后,还不忘在自己门口上贴上一句提醒: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没办法,来这里的外地人较多,很多人都会对那一扇扇朱漆大门里面的世界感兴趣,也造成了很多当地人家频频受到打扰的无奈现象。
素叶对别人家的私隐不感兴趣,谁叫她打小就生活在四合院?所以对于四合院的构造和生活早就司空见惯了,只是,遇见了年柏彦后,她才终于明白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同样是四合院,披了一层看似同一名词的外披,实则一个是布衣,一个是皇亲国戚。
有时候,她住在年柏彦的四合院里,竟会怀念舅舅家门前的蝉声,而在那处金玉满堂的院子里,是听不见蝉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