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页

现在看来那些厂子绝大多数搬来了经济开发区,其中就有几个空调配件厂,但是目前都没达到两三千工人的规模。

想来应该是时间还早,再发展三年,那些空调配件厂拥有两三千工人不稀奇。

厂子肯搬来经济开发区,应该都是看中了市里给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帮扶和减免政策,也是看中了这里配套更加方便。

还有一点起到决定因素,那是因为乡镇干部十有在三水城里安了家。

钱国栋以前就是乡镇干部,每天早出晚归来回三十几里,都是蹬自行车上下班。

把乡镇企业集中到三水市经济开发区,乡镇领导没意见,群众也没意见。

因为七八十年代的基层农民绝大多数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渴望进城做工人,希望孩子读城里的小学、中学。

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们愿意先租个小房子落脚,一个星期回家一趟。

这真是好事,下河乡镇水网密布,但凡是农田都是水田、良田,占那样的田地发展工业其实不划算。

有些乡镇甚至于为一家工厂专门修桥、铺路这得浪费多少良田?

在资金总量不足以全覆盖的前提下,集中办工业多快好省。

这还有个大好处,人口往三水市集中了,办教育的成本降低,效率大幅提高。

扩张过的三水市实验小学今年已经趋于饱和,六个年级接近五千师生,不能再多了。

就地再扩张做不到,因为没地皮了。

实验小学西边是香火鼎盛的东岳庙,东边是风景秀丽的北湾河风光带,北面是三水大道,南面是庙前街,是北大街文化街区。

市里批了地皮,在经济开发区和城区之间兴办实验小学西校区,这里离正在装修中的市政府大楼只有一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