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城市户口总能等得到分配工作,农村户口没有这样的条件。
他们毕业后肯定能够安心进‘全力企业’工作。这基本上能够杜绝我们花钱培养技术工,三年后便宜了别人。”
许慕光点头道:“有道理。农村人反正都是临时工、合同工,在哪儿上班区别不太大。”
何有为道:“我认为给一百招生指标,他们肯定乐坏了,我们可以趁机提更多条件。”
许慕光道:“你准备提什么条件说说呗!”
“‘全力职中’出所有的费用培养技工,如果外县市毕业生不肯留在‘全力企业’工作,那么其他用人单位就得补交在他身上的所有花费。
我们也不乱来,一个学生一年按照一千二百块算账,差不离。”
“这倒是合情合理,可以跟人家挑明了谈,不愿意来三水市工作的大可以选择自己县市的职业中学。”
“农村户口哪有可能读职业中学?学了干嘛?还不如提前三年出去工地上打工呢!”
“也是!据我所知,也仅仅是我们三水市收了几大百农村户口的初中毕业生,其他县市的职业中学基本上是城镇户口。”
黄瀚知道办学能够带动地方经济,这还是个妥妥的绿色产业,不会给地方上带来污染,只会给地方上带来好处。
想把家乡发展成为地级市,肯定是要办大学的,可以采取跟名校合作,分设三水市校区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
锻炼办学队伍,积累办学经验也很重要。
先从做好“全力职中”开始,争取越办越好,不能敝帚自珍,仅仅面向本市招生太小家子气,生源质量也高不起来。
这一次从周边县市招生五百人,而且是中考落榜生中的翘楚,肯定能够提升“全力职中”的生源质量。
唉!学校就是如此,如果把北大清华的教授调去教一所三流大学,恐怕他们也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