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她在交通局的下属单位上班,工资低上班的地方寒碜,工作内容就是管理三轮车夫,收三轮车夫上交的份子钱,给他们小票。

这个工作其实也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公私合营时三轮车夫都被收编成为了社会主义工人群体中的一员。

他们是正式工,退休有退休工资拿,生病了单位报销医疗费,见到有人偷偷地蹬三轮、骑自行车拉客就会上前围攻。

农村人上街蹬三轮、二轮车,靠卖苦力赚点小钱还被“街上人”欺负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中期。

七八十年代,太多坐三轮车的人是单位出公差的。

他们每花一分钱都必须有发票才能够报销,整个三水县三轮车夫使用的小票都要从张慧芬这里领。

张慧芬上班的地方就是汽车站门口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小棚子。

此时三水县的汽车站就在西大街西头,属于县城的中心地带。

张慧芬的那个木头小棚子绝对是冬凉夏暖,一旦下雨到处漏水,张慧芬就得去汽车站里的候车室躲雨。

这份工作张慧芬已经做了十几年早就跟所有蹬三轮的正式工混熟了,小票都是半个月领一回。

在没有领导检查的情况下,没事干的张慧芬一天也就是在小棚子里混三四个小时。

张芳芬见张慧芬来了把方桂兰也喊来。

方桂兰在县塑料制品厂上班,是两班倒,分早班、午班没有夜班,她今天是午班,两点钟才上班。

张芳芬拿出“双肩包”的样品,说了质量要求,又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和盘托出,俩人立刻明白了。

她们没好意思要钱,都表示反正闲着没事来帮帮忙那是应该的。

张芳芬没有理会她们的谦让,告诉她俩,做好一只“双肩包”给一块钱工钱,但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