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协粗粗归类,这会向户部借银的,京官臣子里有三大类。

官员俸禄在唐朝还算富余,自元朝起便有所减弱,到了明朝更是少得可怜,以至贪污腐败屡禁不止。

清朝延续明朝惯例,官员俸禄并不丰,许多官员清廉起来,却是两袖清风,许多时候都没有银子求得一丝官员体面,又无家底荫庇者,为不让他们走上贪污的路,又体现朝廷宽容,最初康熙便是为了这一类人开的向户部借银的先例。

这是需要借银,且实在很难还起银子,但最愿意还银子的人。

第二类是比如曹雪芹的祖父一辈,借了朝廷的银子仍是用在了皇家,让他们还,确实也拿不出来。其中花费却是耐人寻味,渠道走向还需有所斟酌。

而第三类便是为了合群,他们家底丰厚、衣食无忧,只是身边官员借银成风,诸位谈起借银而你没有,便显得格格不入,于是便有人借了一两银子以示合群者,这类官员虽有几分嘲讽,但也还算得体合宜,勿需追讨。

可第三类里,出了勿需借银但大量借银而用于放贷生利息的无耻官员,空手套白狼,还美其名曰配合朝廷仁政,实属无耻。这些人的银子最难追回,且最需要追回。

但除了大臣官员,还有皇子们。

皇子借银,出处甚多,也无非是为了讨好皇帝,买礼物、贺岁给宫里太后、母妃的。

可也有例外,其中十阿哥却是最需要这笔借银的,他没了母族,娶的又是蒙古族的姑娘,府中花费内务府又从未有过补贴,皇帝亦不曾开口,故他只能向户部借银。

九阿哥倒是不缺,可也陪着十阿哥借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