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读道德经的年轻人
书院的门虚掩着,我用手轻轻一推门就开了。
三间草堂,东面一间在练字作画,西面一间在弹琴作曲,唯有中间的草堂里坐着一群读书人。
读书人的年龄普遍都很大,有的头发都已经白了,讲课的却是个极为俊美的年轻人。
面如冠玉,目如朗星,穿着一身得体的青色儒衫,更衬托的气质飘然出尘。
年轻人正在和大家讲解道德经,他的声音带有一种宁静祥和的韵味,听着令人心生安宁。
随着他念诵文章字句,不仅一众老者听的沉醉其中,我还看到不断有鸟儿从山林外面飞进院子,落在草堂的屋顶上面。
刚飞来时,鸟儿还叽叽喳喳的乱叫,听着年轻人朗朗的读书声渐渐的安静下来。
西面草堂的琴声也渐渐停息,到后来,只剩下年轻人的声音在院子里中回荡:“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年轻人念的是道德经第七章的经文,狐女的事令我对这一章很有心得。
仔细听了会年轻人对这一章的讲解,我发现他也只是照着古人的注解做说明没有自己的感悟。
这一章从字面上读很简单,但其中深意非见生死不能体会。
想想也明白,这里是世外桃园无生死忧虑,单纯的做学问是不能体悟到其中真意的。
等年轻人讲完,坐在前面的一个穿着青衣的老者站起来问道:“小谢先生,何为外其身而身存?”
“外指的是忘,唯有忘记生死身体才得以保全。”年轻人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