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帛动人心,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人的底线就会慢慢降低甚至直接打破,陶淘原本以为是良好的政治操守让谯县官吏稳住了底线,不想是满宠举起了屠刀把越线的爪子全剁了。
不过,不管是商人的良心问题,也不管官员的品德问题,只让粮价如此随意的飞涨便是一大乱象,故回到谯县后,陶淘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把一些刚需物品的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呢?
荀彧也早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此时摇头道,“靠政府发令限定收效甚微,货物在商人手里,商人重利,此处卖不到满意的利益,自会运去别处,咱们若是强扣了他的东西,只怕往后不敢有商人敢来咱们治下做买卖了。”
陶淘还没说话,贾诩阴恻恻的道,“这就是天下分裂的坏处,若此时天下已然一统,他们还敢违抗法令肆意哄抬物价,呵。”
贾诩一声轻呵,其中未尽之意众人皆明。
陶淘心中一颤,又是一尊杀神,而后道,“我恍惚记得政府插手规定物价也是不利于市场发展的,不过特殊时期特殊办法,也不是绝对的。”
荀彧听到此处,便知在主公的时代,物价是可以控制的,便问道,“不知那……处又是如何做的?”
陶淘对经济实在不通,只能将在政治课上学到的一点皮毛都倒出来让荀彧去消化,便道,“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我想着若是我们的储备够多,粮价高的时候我们低价卖,粮价低的时候我们高价买,是不是就能把粮价控制在我们想要的范围?”
守在议政厅的许褚听到陶淘所言,眼眶瞪大,第一反应就是,如此岂不亏死了?!
荀彧闻言低头沉思了半晌,道,“某下去再琢磨琢磨。”
这个思路不错,不过此时肯定不行,否则白白便宜了袁术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