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来来回回折腾了十几回,生怕粮食发霉了,每日担惊受怕,可算熬过来了。

晒好的粮食上称称重,单顾筠的庄子,麦子种了二十亩,秤来麦子总共七千八百斤。

亩产三百九十斤。

亩产三百九十斤,比原来多了四十斤。

裴殊松了口气,几个人脸上带着喜意,连着白氏他们都是高兴的。

裴殊道:“虽然没能翻个番,但是比去年多了,再种几年,兴许就能翻番了,别急,慢慢来。”

除了小庄子,还有二十多个庄子呢。

晒干过秤,再算地,一平均,就是亩产。

一万亩地,种了六千亩地的麦子,亩产三百八十六斤。

两千亩地的花生,亩产三百七十二斤。

一千亩地的大豆,一千亩地的玉米,亩产三百六十斤,这两种作物亩产涨的并不多。

一亩地也就多了十来斤。

粮食一称好,裴殊就让人把信送进宫报喜了。

周长生长舒一口气说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恭喜大人!”

只有去过西北,看过流民的人才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一亩地多四十斤,十亩地多四百斤,一百亩地多四千斤,裴殊是真的了不起。

周长生回家以后都难掩笑意,家中祖母问他为何这般高兴,他道:“士农司又干了一桩大事,祖母,士农司能把亩产提高四十斤!”

“您可别小看这四十斤,多四十斤,边关将士多口吃的,他们多口吃的,就多点力气,打仗的时候就能少死一个人。”周长生这样说的,“倘若咱们御朝的每一片土地都能产这么多粮食,那御朝的每一个人都不愁吃穿。”

这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秋收之后,各地亩产报上来,就会显得士农司的地亩产格外高,到时候少不了他的赏赐。

他们的粮食晒的多干啊,磨成面,还有那么多玉米,红薯。

周老夫人问周长生,“那这么说皇上赏给裴家的地产了这么多粮食?那得赚多少钱啊,天老爷,裴家可发财了。”

六千亩地的麦子,亩产三百八,磨成面粉也差不多,一斤面粉十文钱,那就是两万两银子。

啧啧。

周长生道:“您说错了,粮食的确要卖,卖给朝廷,但不是这个价钱,裴家给朝廷的东西,都是一文钱一斤,算起来赚不了多少钱。”

六千亩地的麦子,赚两千多两,加上别的,也就三千多两,还不够四千两。

周老夫人道:“他难不成是个傻的,白给朝廷种地?”

周长生道:“就是有人不看重钱财,而且,裴家有皇上护着,怎么就傻了,裴大人一腔赤胆忠心,若是我,我也愿意。”

裴殊没周长生想的那么高尚,不过,亩产提高他也高兴,信送进宫了,后头的事还有,粮食直接送往西北,充做军饷。

裴家的庄子不用交税,自家粮食装进粮仓,一直到十月下旬,天都飘雪了,宫里的赏赐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