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将看中的石块敲挖下来之后,看看天色,接近中午,邵玄便扛着石头往回跑。回木屋吃过东西,带着挖出来的石头往老克那边过去。

下午的时间,邵玄都安排用来学石器。

看着简单的石器却有很多技巧,不仅仅是单纯的敲击。

“首先你要懂辨认石质,就算是同样硬度的石核,敲打的方法也未必一样。”老克拿出两个石料一样的石核,说道。

邵玄看着老克将其中一个直接进行敲打剥片,而另一个,则加入了冷热处理。老克跟邵玄讲解了好几种石料加热后颜色的变化和冷却时间。

有些石料加热后颜色和质地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而有些石料只是改变质地,还有一些则对加热过程毫无反应。有时候加热必须把握住温度,什么温度下剥片最好,什么温度下不适合剥片等都需要了解。而这个温度,在没有精密仪器测量的时候,只能凭感觉,凭经验了。

比如,邵玄摸着一样的温度,老克稍微碰一下石核就能说出哪个温度更高。

不同的石料对不同温度、加热时间、冷却变化以及其他个性上反应均不相同。

老克将刚才拿出来的两个石核之一放在火上烧了烧,一手拿着一根石棍,将那块石核夹在中间。

火堆的火烧得很旺,像是要把人烘干似的,凑在火堆旁边不一会儿都能浑身冒汗,老克脸上也满是汗迹,但手却依旧很稳,翻动石核的动作也非常利落。

半个小时之后,放在火上加热的那块石核由原本的灰白变成棕红,老克才将那块石核夹离火堆,却并未开始剥石叶,而是等石核渐渐冷却,棕红色变浅之后,才开始剥片。

被剥下来的石叶不管是细长形还是圆片,几乎都是同样的厚度!

这是何等的控制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至少在邵玄以前的观念里,没有那些先进的切割工具,是做不到这样程度的。

所谓“理想的打磨”其实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了解此道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理论之后便是实践,下午大部分时间,邵玄都在练习剥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