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王才民看出两人还有话说,就带着尹子书走了。

走出酒楼,王才民问道,“子书,你觉得这位殿下真的可以做到他说的那样吗?”

尹子书毫不犹豫的点头,“我相信他。他的眼睛里没有野心,我猜不透他的心,但是他说的话肯定会兑现。”

楼上听不见他们的谈话,刘知嶂大约也猜到了一点,“殿下可真是厉害,子书一向死脑筋,只对读书感兴趣,没想到才见了一面就被折服了。”

王才民有眼色、识大体,长袖善舞,这种人在官场上是注定的如鱼得水。而尹子书相反,他学识高、非常耿直,是历朝历代都不怎么讨人喜欢的人。

宋卿时离开窗边,“还得多谢老师给我送了两个人才。”

刘知嶂说起边关之事,威家军只听命于元帅,边关也是有了威家军后才震慑住了游牧民族,然而小偷小摸还是经常出现。按照庚元帝的性格,这次肯定又会赔礼求和。

“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游牧民族再骁勇善战也不足万人,我朝地大物博,能人众多,岂会怕这等人?”

刘知嶂说的不错,可是他还忘了一点。朝中的奸吏是多年的蛀虫,他们掏空了国库,上行下效,宿国如今是外强中干,所以不会轻易动兵。

“老师可知如今谁家最富有?”

刘知嶂摇头,“这还真的没了解过。”

“除了百姓,都富有。”宋卿时如此回答,“一旦开战,我们最主要的就是银子和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