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经海路由马六甲经苏门答腊可到印度,印度又可经过红海运往埃及的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到达安条克,再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加沙等港口可到希腊、罗马等地。

当人类的能力一点点退化时,他们不得不借助别的手段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

非洲象牙出现在先秦古墓里,印度海贝出现在巴蜀三星堆里,都不奇怪,这个是近古时期地球上整个文明的智慧核心。

海上贸易路线也不独属于华夏。

秦始皇他们对米特拉姆大陆印象已经模糊,可能在华夏当时翻译得也不是这个名字,但他从自家的商书中知道

“海外有仙山,南越多宝藏。”

考古学家们证实了这一点,不仅发现金银、玉器、琥珀、玛瑙、瓷器、丝绸等普通宝藏,还在这些沉船中找到几十种文明生存的痕迹。

漆器、壁画、木器、几何印纹陶、陶、石、骨器等各种不同质料的古文物,也有汉文明的栽培粳稻、上百支数千年的多音阶鹤骨笛等。

而且有一些价值很高的物品。

比如某个船上春秋时期的竹简,由宽约2指、长二尺多的千片竹千组成,刻字干净利落,又经过特殊处理,90字迹清晰可见。

上面的字一半大篆,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官方字体,内容是《连山易》部分,一半是象形文字,和水族文字类似,类似于写读书体悟。

基本可以确定了,这是水族早期的鬼书,水族的发展和百越果真有关,而水族鬼书的灵感起源和《连山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