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王走后,京城的粮食越发不好买,百姓叫苦不迭,不少大臣上书向兴德帝反应这一情况。
郑玉也站出来,先是检讨自己,然后想了一个应对之策:“陛下,不若从京城下辖的二十个县中,开放一部分粮仓,将粮食运到京城,平价出售,以满足百姓所需。”
京城下辖的二十个县城下面还有很多村落,因此有一定的余粮,尤其是小麦。
兴德帝这回采纳了他的提议。
郑玉已经吃了一次亏,这回谨慎多了,将粮食拉回来后,在官仓平价出售,每人限购五斤,以免有商贩趁机囤积平价粮。
衙门开了仓后,大量的粮食放出来,不少百姓都舍弃了不知道何时才能排上的粮铺,都跑到官仓去买粮。
周嘉荣从衙门回府,看到一张张带着欢笑和满足的脸,既高兴又担忧。
朝廷的粮仓不可能一直平价售粮,因为今年江南发洪水的缘故,漕运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就没法从南方运粮回京。京城确实还有粮,但肯定要先保障两大营二十万大军的口粮,余下的才能卖给百姓,因此必须留一批粮食做不时之需。
如果想让京城的粮价持续稳定下来,就需要打破这些商贾对于粮价必然会上涨的心理预期。
琢磨了半天,他让刘青安排人悄悄去外面放出风声,就说今年两湖、西南等地区的粮食大丰收,灾后朝廷会向这些地区调粮进京。
不管流言真假,几千里外,这些商贾一时半会儿也没法去求证此事。只要大家都觉得以后会有粮食,京城不会缺粮,大商贾们担心囤在手里的粮食会卖不出去,自然就会拿出粮食来售卖,这样京城的粮价就能稳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