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出来的信息就是半人马星系内三颗恒星的数据,质量、体积,科学们一般计算恒星质量、体积的时候喜欢以太阳为参考。
这样的话就可以知道这颗恒星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恒星,是矮星、巨星还是超巨星,是黑矮星、粽矮星、红矮星、黄矮星还是白矮星,又或者是红巨星、蓝巨星、红超巨星等等。
不同种类的恒星又各自不同的特性,按照恒星的演化阶段分: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或红超巨星。
其中原恒星是刚刚形成的恒星,主序星是恒星的青年期到中年期,红巨星和红超巨星是老年恒星。
按照恒星的密度分:黑洞、中子星、白矮星、主序星、红巨星或红超巨星,恒星的密度依次降低。
以太阳为例,太阳是一颗主序星,单星,g型星、黄矮星。在大约45-50亿年后,太阳将不再是主序星,将成为一颗红巨星,然后成为一颗白矮星,最终会成为一颗黑矮星。
恒星是一个行星系当中的主宰,整个行星系内的一切都受到恒星的支配,清楚和了解恒星的情况,就可以大致的分析出行星系内部的情况。
半人马座星系内a星和b星无论是质量还是体积都和太阳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属于红矮星,而半人马座c星它的质量太小、体积也很小,虽然也是属于红矮星的系列,但是它表明的问道比太阳要低很多、很多。
不过离太阳最近的就是这颗半人马座c星,仅仅只有42光年的距离,但半人马座星系是三合系统,三颗恒星彼此都是互相旋转的,所以现在是半人马座c星离太阳系更近,再过很多年之后就可能是半人马座a星或者b星了。
“半人马座a星有7颗行星围绕,半人马座b星有5颗行星围绕,半人马座c星仅仅只有一颗行星围绕。”
很快,探测仪器也是将半人马座星系内部行星的数量和位置、公转轨道、周期、质量、自转、种类等等全部探测起来。
并且开始在计算机当中绘制出半人马座星系内的星图,三颗恒星聚合在一起犹如三个庞然大物在争夺地盘、东西一般。
质量大的恒星引力强大,抢到的地盘和行星就更多,质量小的恒星质量小,引力小,抢到的地盘和行星就少,可怜的半人马座c星仅仅只有一颗行星。
“根据目前获取的信息,我们认为在半人马座星系内,a3、a4,b3、b4这四颗岩石类行星极有可能会孕育出生命。”
“这四颗行星和我们地球的情况差不多,离恒星的距离适中,处于行星系内的生命宜居地带内,又都是岩石类行星,或许极有可能诞生生命星球。”
“不过这a4和b3两颗行星的质量比地球的质量要小很多,仅仅只是和火星差不多,或许并不利于生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