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可见当时餐饮业竞争有多激烈,只挂个招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开酒楼的了。

当时的权贵人家每到七夕、中秋,都有在家中搭彩楼招呼亲朋好友来过节的习惯,七夕的乞巧楼其实就是彩楼的一种。

吴普和苏轼聊了几句,就先去把老童和周鞅带来的东西卸下来。

两个书童得知老童是吴普老师,积极地过来帮老童拖行李,边拖还边好奇地多看几眼行李箱底下碌碌转动的轮子,觉得现代人奇思妙想真多,连放行李的箱子都给弄几个轮子。

老童想看人搭彩楼不想去看住处,吴普也没勉强。

他让书童帮忙把行李拖过去,又去看周鞅带来的设备。

周鞅知道吴普这边还没招到多少人,自己带了人手过来。

这些观星设备都挺贵,吴普让人把它们搬进安防最好的一号馆,准备七夕当晚再叫人搬出来让游客们体验体验观星的乐趣。

当然,他还和周鞅要了台天文望远镜放到他们住的园子里,今晚就教苏轼他们仰望星空。

勤劳干活的人当然有被开小灶的特权。

周鞅没什么意见,把大部分设备入库后就跟着吴普回了居住区,着手调试被吴普选中的那台天文望远镜。

吴普没有打扰周鞅,他回到车上把猫猫们放出来,顺便把从宠物医院买回来的猫窝给猫崽子们安排好,让它们把家搬到住宅区。

黑猫蹲到曲水池边看着里头游来游去的鱼,瞧着对吴普这个安排没有太大的抵触。

吴普又是安排人又是安排猫的,忙忙碌碌老半天可算是忙活完了。

等他绕回去广场那边,才发现高高的彩楼已经搭得差不多,众人缚彩的缚彩、挂灯的挂灯,看起来很是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