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两个书童是南宋时期的,估计和苏轼能说上话。

两个小绣娘是明朝来的,介绍就是“普通绣娘,刚刚入门”。

吴普把剩下五张牌一口气翻完,翻到的分别是货郎、木匠以及三个农民。

三个农民还是一家三口,夫妻俩带着个小女娃。

这十个人的状态有七个是“极其困窘,需要工作”,剩下三个农民的名字却直接红了。

状态赫然是“饥寒交迫,命悬一线”。

吴普眉头一跳。

按照苏轼的情况来看,这个状态很可能是对方的实时状态。

要是没抽到就算了,既然都抽出来了,他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饿死。

吴普转到旁边的空院子,选了间空房把命悬一线的三口之家召唤出来。

骨瘦如柴的一家三口很快出现在吴普面前。

他们脸色蜡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起来状态非常糟糕,仿佛马上就要活活饿死。

根据卡面提示,他们是唐朝衢州人。

按照时间节点来推算,他们可能正经历着白居易那首《轻肥》所描述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据说那一年江南干旱严重,连灾情最轻的衢州都出现骇人听闻的“人食人”惨况。

这诗估计用了夸张手法,但这一家三口却确确实实是饿狠了。

吴普见三人虚弱地蜷缩在床上,立刻起身给他们一人冲泡一杯葡萄糖,挨个给他们喂了进去。

三人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见吴普竟用那通透漂亮的玻璃杯给自己喂甜滋滋的糖水,他们诚惶诚恐地说道:“多谢恩公相救!”

吴普说:“不用谢,你们先休息休息,我给你们熬点粥,一会你们再吃点。”

三人自是感激涕零,只觉自己仿佛到了仙境,眼前的恩公就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