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郊会盖新的大型现代化工厂。但为了赶进度,‘圣光’改造了市区原有的几家电子厂的厂房。我们也没觉着这有啥特别,但‘圣光’颠覆了很多东西。
电子厂嘛,就是装配,点焊,拧螺丝之类的。可‘圣光’派来了好多日本工程师,对工厂环境,制造流程,品质管控,乃至劳保用品都有要求。
这对于我们来说真是特别的别扭。过去装配是工人的事,怎么顺手怎么来。现在不行,有一整套的规定。
二月份‘圣光视听’开始招工做培训,我作为对接干部也被逼着参加。那日子可真难过哟,所有习惯都得改。
就好像用铁钳硬把你的脑壳拧个方向,非常痛苦。”市里干部谈起此事就连连晃动脑袋,仿佛经历噩梦方才苏醒一般。
对于土生土长的内地成年人而言,猛然接受现代工厂里的条条框框,会发现自己话不会说,路不会走,所有认知被颠覆,必须重新学习。
这其中的痛苦难以对外人言表。
可是痛苦归痛苦,市里干部晃了脑袋后继续叹道:“但‘圣光’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它的改造和培训是对的。
按报纸上说的,叫做‘真真切切帮助内陆省份进行制造业的规范化,带动产品质量和劳工权益的提升。
市里原本有‘山茶’电视,‘兰花’冰箱,‘白玫’洗衣机之类的电器生产线,一直都是明星企业。
可几年前这些企业就不行了。
比如‘山茶’还在生产黑白电视机,产品老旧卖不出去。厂里也花大价钱卖日本的彩电生产线,可没有彩管根本搞不起来。
这次重组也包括对这些老厂的改造。‘圣光’真是拧着过去的‘死脑壳’转弯,大刀阔斧的改革。
去年‘圣光’靠部委的力量强行注资咸阳彩管厂,提升其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今年就看到了效益。
也就两三个月的功夫,‘山茶’厂靠改进外观设计,强化内部管理,用咸阳彩管厂的国产货,愣是也把厂子救活了。
现在产能是过去的几倍,成本还下降一半,企业不但能还贷,利税还暴涨,市里也大松一口气。只是好些老职工改不过来,只能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