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客人略一沉吟,只能转身到车子后座,在座椅底下掏出一个藏着的小本本。
陈牧接过和之前郭长庚那个如出一辙的小本本看了看,只见上面的姓名栏是楚凡,工作单位是京华日报。
这一下陈牧多少懂得辨认记者证的真假了,连续看了两本都是真的,因为一模一样啊。
陈牧把记者证递还给人家,招呼这位新来的记者同志进营业室:“这样吧,你也跟我进来吧,反正你们都是来采访我同一件事情的,那我就索性一次都说了,免得要说两趟。”
楚凡只能跟着陈牧进了门。
两位记者成功在加油站的营业室会面,两人形象各异,但气质相仿,相互对视一眼,点点头,就都跟着陈牧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下,聊了起来。
“他们的水井是六天前开始打的,已经打了二十口水井了……”
“据说水井打出来以后,都是出水的,可是之后没多久就断了……”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大概是蓄水层很难找……”
“你们两位记者同志不约而同的跑到我们这里来,都是因为网上有人说这事儿?到底是怎么说的,谁说的?”
陈牧虽然了解对面打井的全过程,可是能说的不多,所以一边说着轱辘话儿,一边打听网上的事情,摸摸底。
第223章 分头聊
郭长庚是央午日报的记者,楚凡是京华日报的记者,他们的工作单位都在京都,所以两个人都是从京都来的。
他们一边听着陈牧的话儿,一边偷偷相互打量着对方。
虽然在新闻媒体这方面,没有同行如敌国的说法,可事实上,彼此间还是存在着竞争关系的。
尤其两个人采访的是同一件新闻,谁先挖到好料,当然就会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