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再往下继续推演,在宇宙中,没有氧气的星球,就很难发展起来真正的科技了吗?这真是……很奇怪啊。”

“我倒是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生物冶炼!生命的变化是无限的,在地球上,有一些细菌在高温条件下对可溶性金属有很好的聚积作用。说不定某些星球的生物,能够依靠自身冶炼金属呢?”

“这种概率不是没有,但是很低。你不可能要求那些无氧星球的生物,每一个都进化出生物冶炼的能力……”

得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张远不得不感叹人类的好运气。

这个条件确实有点儿苛刻了,有大量氧气的星球必然是少数,氧气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不可能凭空诞生。氧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意味着如果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它将很快与其他物质反应,消耗殆尽。

无氧星球,才是大多数。

正因为如此,格利泽文明的生产力一直处于石器时代,化学上没有办法分离自然元素,物理上更没有办法研究电能。

狂风下雨的时候倒是会产生闪电,这是它们唯一能够观察到的与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各种物理模型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甚至有人为了触摸闪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生产工具依旧是石头、木头的情况下,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悲剧以及困难程度,实在难为外人所道也……

“不知道,什么都不了解……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仿佛有一层黑暗笼罩了我们眼睛,遮蔽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知道电的存在,知道它能够发挥出神奇的力量。”

“但所有的尝试都一无所获……”

这名智者从青年,一直研究到中年,再到垂垂老矣的老年,耗尽了自身所有的心血,却一无所成,在自己的日记中悲哀地写道:“该死的电,到底是……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距离启迪者文明的离开,已经……三万年了。

看到这一段话的一瞬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击中了张远的心弦,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何尝不是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宇宙是如此无情,卡死一个文明,只需要缺失一点小小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