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位门生,长孙胤有一肚子的趣事可聊。
吕简当初来博陵时不过是奉县寒门,毫无名气,没人认识她,跟一群穷苦考生挤在郊外的破房子里,埋头苦读。
没有门萌庇护,也不是中央官学出身,如吕简这等平头百姓读书郎想要自显,唯有参加进士举,征文射策以夺禄位。
大苍科举分为数个科目,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除此之外,还有制举和武举。
参加进士和明经的人数最多,其中进士科又与其他不同,最是被人追崇。
因为进士科以时务策略为主,近几年也加考帖经和杂文,非常难考,百人之中恐怕只取一人。
但是进士科出身者往后官途却是能更为顺遂,大苍到今日所有的丞相基本上都是进士科出身,渐渐地,参考进士科的学子逐年递增。
“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
每年有无数通过中央官办和各州、县学馆推举的生徒,以及不在学院中学习,怀揣着改变全族命运的乡贡涌入博陵。
当年的吕简就是这洪流之中的一小朵不起眼的浪花。
若想要在科举中金榜题名,最先需要以行卷的方式得到推举。
在参加最终尚书省省试之前,考生们需要求得一位博陵当权显贵或是有绝对名望的大家,将自己推荐给主考官,打响名号,这便是行卷的风气。
只有名仕推举率先打响了知名度,才有登科的可能性。
当初吕简非常有信心,直接将自己的诗作托人递到了太子太师长孙胤的手中。长孙胤阅毕,对她的才能大为赞叹,便将她推荐给了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