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来电池还在钠电池上也摸到了门槛。
电机方面,这么多年下来,威来已经能做出超过百万瓦的电机。
可惜这些技术暂时不能幻化成商业利益,都在保险箱里睡大觉。
这些技术应该让他们转化成利益才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了!再过几年国家就开始号召做电动巴士了,为了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
威来要不要搞?
如果搞,威来要做的项目似乎太多了。
以威来现在的体量,要做这么多项目有点不自量力,力不从心了。
既然自己没精力做,那就不如把技术分流出去,也好过在家里闲着。
产生一点儿利益是一点儿利益。
附近就有安东客车厂,这算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如和安东黄海联合搞一款电动巴士,威来负责电池,电机,电控,黄海负责整合,这样不就物尽其用了吗。
安东黄海的辉煌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这两年似乎过的就不太好了,好像企业也在寻求转型。
虽然威来和安东黄海距离不远,但因为双方造的车不同,平时交集不大。
可能除了威来买过几辆安东黄海大客车外,双方在无任何交集。
江宇不明白的是,东河离安东也就三百多里地远,它们为毛不求助于威来?
不说别的,它们就是授权造皮卡就可以,上一世它们就造过皮卡,只是影响力不大而已。
它们若是和威来联合,依靠安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把车卖到潮县去,虽然潮县一年也买不了几辆车。
皮卡车先放到一边,江宇觉得有必要和安东黄海研究一款电动大客车。
威来这边提供技术,具体的整合威来就不参与了。
赚钱大家分,这不是挺好吗?
江宇想派人过去和对方洽谈一下,刚要落实的时候想起自己在那边不是有人吗?让姚闲文过去问问不就结了。
姚闲文接到江宇的电话以后,不敢怠慢,马不停蹄的就去了安东黄海客车有限公司。
只可惜热脸贴了人家冷屁股。
“江总!人家对电动客车没有兴趣,说这是胡扯淡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