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

这整个诊断流程在孙立恩等当事人看来完全没有任何值得奇怪的。关系明确,事实清楚,逻辑通顺——这还能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但在马永芳等人看来……这个诊断简直就是世界上一切不可思议的合集。他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到“aq4蛋白表达不足”的这个跳跃。

“aq4蛋白抗体阴性的no也是有的,而且诊断起来需要和多发性硬化进行鉴别诊断……”

“够了。”张智甫教授敲了敲桌子,然后开始批评起了自己带着的医生们,“你们看看,自己问的都是些什么蠢问题!”

比起二组的其他医生,张教授自己倒是对孙立恩的跳跃性诊断思路挺有感触,“为什么不往no去鉴别?因为它就不是no!”

“no要求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张智甫教授敲着桌子,用给不学无术的学生们上课的口吻教训道,“患者只有一个类似视神经炎的改变。她没有抗体阳性,没有脊髓炎,没有反复发作,没有横贯三节脊椎的脊髓影——那她就不是no!”

“no的鉴别诊断只有80左右的特异性,就算没有这些症状,也不能完全否认no的可能性。”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因为担心老师生气而不去追问,这才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马国芳据理力争道,“孙医生为什么就敢于排除这20的可能性,转而去思考这种疾病会不会是完全没有被人发现过的新性疾病?”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孙立恩打断了正准备继续发作的张智甫教授。继续让老张发飙下去,他倒是能省不少事儿。但会议室里的气氛实在是让人有些感觉不舒服——再这么下去,说不定还真要被二组的医生们记恨些日子。

“我敢于做出这种假设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我相信并且确定,同协是国内最优秀的三甲医院之一。”孙立恩认真解释道,“他们有非常优秀的医生,而且我也和同协的医生合作过很多次……”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袁平安然后继续道,“no目前标准下的诊断特异性在80左右,他们一定也是考虑过的。所以,在有80左右概率排除no后,我才会和组里的医生们讨论其他可能性。”

这个解释的方法其实多少有点耍无赖的意思。但在孙立恩看来,这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说服马永芳等人的理由了。

毕竟直接说实话,他们反而觉得难以置信不是?

孙立恩对于马永芳等人的质疑其实还真没有觉着不合适。原因也挺简单……这是个心态问题。

二组的医生虽然和一组的医生一样,都不是专门搞诊断出身的。但他们比起一组还有一点不足……他们处理过的疑难杂症还是太少了一点。

正常医生当然不会一天到晚都和症状诡谲的疾病打交道。但综合诊断中心可不一样。作为专注于疑难杂症疾病诊断的部门,他们应该做好“我看到的疾病,应该不会就和表面状态一样这么简单”的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至少在孙立恩看起来,二组的医生们就是因为没有这种准别,所以才会一门心思的死守着单独的一项诊断标准,而不是在这个基础上,保持开放眼光,对所有的可能性都进行探索。

过了好一阵子,这场讨论会才算是完成了第一个议题。随后,更重要的内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