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安有心拒绝,不过却被孙立恩说服了,“我还有四天假期呢,就算有点感冒吃个药也就完事儿了。你后天就得回来上班,万一感冒了传染给其他患者怎么办?”说到这里,孙立恩还向袁平安展示了一下自己身上的房门钥匙,“我可是带了钥匙的。就算挨冻,也比你冻的时间要短。”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袁平安最后还是点了点头,穿上了孙立恩的羽绒服——两人身材差不多,虽然袁平安比孙立恩还稍微高一点,不过身材差的不多。约好了第二天中午给孙立恩送衣服之后,袁平安缩着脑袋离开了医院。而孙立恩则自己到了药剂科,准备请临床药师过来参与药物实验——有个专业人士在场,确实要稍微放心一点。
“临床药师?”药剂科里的几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后摇了摇头,“今天他们都没在。”
孙立恩睁大了眼睛,“你们不安排临床药师值班的嘛?”
“安排他们值班干啥?”韩文平主任少见的穿着白大褂走了出来,右手端着一个有些掉漆的保温杯喝着水,左手则揉着一串看不出什么质地的手串,“咱们院里平时也没什么需要他们出场的工作,就算有会诊,那也是提前通知的。”韩主任朝着孙立恩问道,“找他们有事儿?”
“是这样……”孙立恩大概解释了一下实验性药物的事情,“因为是个新型的抗生素,实验组的医生打算给我们讲一下大概的药物作用机制。我觉得这个事情可能还是要请临床药师的同事们过去看一看才放心……”
韩主任想了想问道,“你们用的是什么药来着?全合成阿波霉素?是哪种δ1、δ2还是e系列?”
孙立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听他们说是阿波霉素,不过具体是哪种我就不知道了……”他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韩文平,“韩主任您也知道这个药?”
“嘿。”韩主任笑了,“你知道这玩意是谁发现的么?”
“总不至于是您吧?”孙立恩壮着胆子开了个玩笑,“您还真别说,这种抗生素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阿波霉素最早又叫灰霉素。”韩文平看了孙立恩一眼,“不过和咱们平时用的灰霉素不太一样,那种是对付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对细菌无效。而阿波霉素是多肽类抗生素。这玩意是苏联人最早发现的。”他的表情看上去有些唏嘘,“当年我在巴浦洛夫国立医科大学里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和我说过这玩意。”
第二百六十章 人才引进
韩文平应该算的上是最后一代苏联留学生,作为大院子弟逆袭的代表人物,他先是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入宁远医学院,然后又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留苏名额。他出发去留学的时候,那个国家还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等他学成回国后,他离开的国家已经改名叫做“俄罗斯联邦”了。韩文平在那片白桦林和永冻土的国度里,亲眼见证了一个庞然大物的倒下。
“当初苏联医学界对这种抗生素的期望值很高的。”说到这里,韩文平显得有些感慨。“它的机制和其他的抗生素都不同,因为利用了细菌自身的物质传递效果,抗菌敏感度非常高。不过当时苏联的制药技术太次,他们只能从自然产物里提取阿波霉素,提取出来的药物杂质太多,所以副作用也大的很。”
副作用大,就意味着这种药物的应用前景受限。而新生的俄罗斯联邦在生物制药上也没有什么巨大成就——毕竟他们需要头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不可能再像苏联时期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对于阿波霉素的研究也就被搁置了下来。
“可我听那些医生说……这次试验的药物是咱们自己原创的啊。”孙立恩有些纳闷,“怎么又成了苏联遗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