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院长的眉头猛的皱了起来,“老帕啊,有些事情不是咱们能解决的……”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被众多患者折磨了快一个月的老外终于挨不住了。他打算提出一些第一世界的现行方案,而完全无视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所谓的“想当然”。
“我还没有蠢到那种无视现实的地步。”帕斯卡尔博士明白宋院长的意思。他笑着解释道,“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来找我就诊的患者,在一两天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里都曾经接受过本院其他医生的诊治。他们与其说是来找我看病,倒不如说是想要来找我寻找第三方意见,同时重新审查那些医生们的诊断结论。”
一个病人,同时看好几个医生,然后自己再来判断医生们的结论是否一致,治疗方案是否统一。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尤其容易出现在慢性病和老年病科室中。倒不是说急诊科就没有这样的患者,只是急诊的情况大多紧急,没有时间给这些患者慢慢比对。
“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科室部门,用于解答患者的问题。”帕斯卡尔博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接触过的这些患者,大部分只是因为没有得到就诊医生足够的解答,因此才宁可再挂一个号来问问我的意见罢了。而且就我目前看到的情况,原来的医生做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都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并不是需要得到其他的治疗方案,他们只是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了解。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可能会短时间内导致其他科室人手不足,但总的来看,这个科室的存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减少一大部分医生面临的门诊压力。”
“那就不需要什么新的部门了嘛。”宋院长很快就明白了帕斯卡尔的意思——患者得不到足够的解释,就会顾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打算“糊弄”自己的医生。为了解决这个担忧,他们宁可再去挂一次号看病。而这样又在客观上增加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以至于医生们需要解决的病人数量更多,分配到每个病人头上的时间更少。从而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宋文的解决方案也非常粗暴直接,“回头我和医学院里的老师们谈一谈,让他们组织研院的学生们来当个志愿者。”
“单纯的志愿者权威性不够。”帕斯卡尔博士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个解决方案的问题,“患者们需要的不光是解释,同时也是权威的认可。所以我建议搞一个这样的部门,不光可以服务本院,实际上也可以就其他患者的诊断情况给出建议嘛。这样不光能够提高本院的知名度,而且还能多一笔收入——这种咨询业务,当然需要患者自费处理。”
帕斯卡尔博士眼前亮起了光,那是资本主义的闪耀。
第一百一十三章 礼物
帕斯卡尔博士的建议,其实还真的有些价值。但问题在于,他仍然对国内环境不够了解,也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提议最大的漏洞——从哪里找那么多又有权威又有闲工夫的专家来呢?
专家肯定没有那么多时间,而有时间的医学生绝对算不上专家。老帕想出来的主意其实挺不错,如果能推广开来,确实也能减少一部分的问诊压力。但减少的压力部分和额外投入的资源不成正比,哪怕把所有重复问诊的患者都分流到了新成立的部门里,能够减少的压力仍然不足以让医生的工作得到切实可观的改善。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部门的设立却能够提升医院的收入,并且在患者中提高第四中心医院的名气。并且可能引入宁远医学院公卫学院的资源,以这个部门为平台,去评价其他医院的诊断确诊率。好处也有不少。
“容后再议,容后。”宋院长琢磨了一会,觉得这件事情还需要慢慢安排才行。她挥了挥手,决定先结束今天的会议再说。“你们该回去的赶紧回去,气象那边预计后面三天都要下雪,这几天医疗系统上压力很大,明天可能要从二院那边转一批病人过来。”
领导发话,下属当然只能老实照办。下了班的孙立恩直接打了辆车,一路坐到了高铁站。下午的时候,老娘王彩凤给他打了电话,叫孙立恩十点前后来一趟高铁站——有些东西要带给他。
本来按照孙立恩的计划,这几天晚上绝对是要一直和胡佳腻在一起的。只不过自家亲娘从两百公里以外的常宁跑到宁远来,还专门给自己带了东西,要是拒绝的话那就太不合适了。
天空中又开始飘起了雪花,好在雪花不算大,而且根据开车的出租车司机说,公司在月初大雪后,给公司所有的出租车都换了冬季胎。再加上司机师父开的足够小心,所以花了半个多小时后,孙立恩平安抵达了高铁站附近。冒着逐渐变大的雪花,一路小跑到了候车广场附近。
“这儿呐!”王彩凤朝着自己的儿子招了招手,身旁还跟着一脸无奈的孙宏斌。王彩凤身边立着行李箱,而孙宏斌手上拎着一个旅行包和两个塑料袋,一副即将乘车出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