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页

“老实说,本官第一次经历连乞丐都不愿要施舍的年代。”

“就是说啊,最近在民间不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什么,当乞丐当跑堂不如当河道工,吃得饱穿得好,老婆孩子热炕头,来年又是十两银子。 ”

刘年顿时提醒他们道:“咳咳,好了别说了。 ”

众官纷纷闭上嘴巴了。

刘年头疼起来,他看向坐在龙椅上一脸懵逼好奇的太子殿下,他似乎不悚龙椅这个位置,就当平常的凳子来做,并且似乎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怕见生人,反而是好奇看着他们这些老长辈。

刘年仔细看了看太子到了脸庞,跟陛下七分像,还有三分的严肃来自与他曾经的上司阳清涟。

他便忍不住想,此子,以后必成大器。

刘年道:“启禀太子殿下,如今大沥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暂无天灾之事发生,另外新政民商之法一直在推进广为流传,而现已经推向了海外了。 ”

来使国者亦增到二百三十五人,如今这京城使者馆缺楼,还请太子殿下转告陛下,是否要大兴土木、盖一批新的宫殿供使者居住。

楚安知不懂为什么要盖宫殿,但是他听母后说过,万国来宾、万国来邦就是盛世的开始,一个朝代一个国力鼎盛的时期。

他用着自己稚嫩又充满中气的童音道:“待孤禀告父皇,一定会同刘首辅说。”

刘年松口气道:“臣,多谢太子殿下的转达之恩。”

之后由刘年开头下,其他臣子纷纷学到了和太子说话的技巧,便将自己要奏报的事情都告诉了楚安知。

楚安知从开始的迷惘不懂,逐渐听得津津有味,甚至都已经有想听一天的趋向了。

郑公公见太子殿下十分喜欢这样的交流,他再看看时辰,还有有些年老的大人们都快站不住了。

郑公公就凑到楚安知耳边道:“太子殿下,该散朝了。”

楚安知才反应过来道:“这么快?”

郑公公:

已经二个时辰了午膳时间都过了,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