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则还要参加朝考,依据成绩授官。
朝考也称“馆选”,成绩好就能考入翰林院,但只是庶吉士,要先学习三年,之后散馆,才能成为翰林院官员,较一甲要晚上三年。
不愿做翰林或考不上的,也可授六部五寺三司的杂官,或者外放做一地县令。
燕朝现在还处于王朝初期,官员缺额比较多,中进士后,一般情况下都无需候官,直接能上任。
当天随之下发的,还有郑衡的赐婚圣旨,赐婚的是户部侍郎严大人幼女。
这可真是一桩好婚事,沈清疏听闻也是大吃一惊,严大人正是他们会试座师,正三品的高官。
如他这般地位,想结亲的人如同过江之鲫,未曾想他竟会看中郑衡,有这样一个岳父,郑衡以后完全不用担心他的出身背景了,只要他自己不出差错,仕途必定畅通无阻。
双喜临门,众师兄弟都很为他高兴,就连郑先生,这几日都有些绷不住严肃的脸,走路轻飘飘地。
郑衡自己倒是淡淡的,颇有几分宠辱不惊的味道,沈清疏却知道,大半是因小师妹之故,婚期就定在四月初一。
造化弄人,她只希望婚礼之后,郑衡能够渐渐看开,毕竟严大人的女儿也是无辜的。
在古代生活久了,沈清疏也见惯了盲婚哑嫁,婚前寥寥几面就决定了终身,遇见什么人全靠人品,实在是不靠谱,但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也不可能自由恋爱,只能指望自己运气好点。
四月初一这日,沈清疏做为弟子,也被邀请去参加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