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小本上记录的报名人选先过了一遍,打算吃完午饭,就去面试选人。
老宅这边,米氏正悄声询问着马老三:“相公,你要不去跟大嫂说一说,看看能不能让你直接去村口档口卖货好了。
这天气马上就要冷了,你跟着商队出去外面跑,受苦受累受冻不说,挣的银钱跟拿月银也没差太多。”
自己做生意,只要肯吃苦,肯卖力气,挣到的银钱指定是要比拿固定月俸的打工人多。
可马老三这不是懒么?
马大胆带的那支商队,现在人数不少,人多了,就得好好的分派一下销售的范畴。
就近的村落和镇子,是不用走太远的路,可卖货的重叠覆盖率也会更高。
那些愿意走远路的人,自然能多挣钱。
像马老三这种只愿意到周边村子和镇子去卖货的,跟其他人一起竞争稍稍已经饱和了的市场,豆腐和香皂卖的没以前多,收入自然也就下降了。
现如今,他每天也就能挣十几二十文钱。
比起豆腐作坊和香皂作坊里那些拿固定月银的村妇,也没好多少。
这也是米氏想让自己男人干脆去村口帮杨梅卖货的原因。
一个是在村子里待着,不用日晒雨淋的太辛苦。
另一个,也是米氏为自己日后做的盘算。
她寻思着要是马老三能去档口给杨梅卖货,那她也能偶尔过去档口帮帮忙。
要是她能学会了做买卖那一套,到时候,她就做了面点果子啥的,去档口外面支个摊子卖。
外地的客商来村里拿货,要喝口茶润润嗓子,要吃点面点果子垫垫肚子的吧?
她做别的不成,做面点果子手艺还是不错的。
每年祠堂祭祖,她婆婆都不放心把供品交给赵氏做,只让她一个人沾手,米氏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十分自信的。
至于茶水,她就学镇上茶寮的手法,卖大碗茶就成,那个也不难。
米氏对自己丈夫也没啥好瞒着的,压低声音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诉了马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