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前?
“随着周幽王殒落,大周每况日下,如今靠着李耳镇压气数,才好一些,而褒姒昔日所在的褒国,也随之灭国了。本来,成为历史,也就没人在意了。可学生没想到,刚刚埋下的那乞丐,居然是褒国皇室后裔,隐姓埋名生活在宋地的,这些年,有着一股势力,好似时刻在追杀他们一样,他就是刚刚被追杀,从商丘逃出来的,可惜……只留下他怨恨的褒姒画像,还有一腔怨念,就……!”南宫敬叔感叹道。
南宫敬叔没觉得什么,孔丘却神色一凝。
对褒姒的追杀,还在继续?难道他们两百年了,都在逃窜……?
第十二章 向戌
陈国出了个李耳!
陈国与宋国一样,为三恪之一,为虞舜后代,在李耳之大道未成之时,于苦县之中,无人问津,待李耳之大道有成之际,又被周王室接去了朝都洛邑。
以至于,陈国君主、门阀知道真相之后,无不捶胸顿足,后悔没有将老子留在陈国。
老子大道,有镇压气数之效果,对于一国来说,可是天大的好处啊。陈国就这么白白放过了?
事后,多少国家对陈国都是一番取笑。而同为三恪的宋国,自然在其列。
此次,孔丘归宋祭祖,消息不胫而走,自然传到了宋国朝都,商丘。
孔丘是不是与李耳一样的大贤,还不清楚,但,其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大道,已然得到证实,多少学生追随左右,更有各国之人慕名而去。
可以说,孔丘就是因为钻研学问,没有事政鲁国,若是有出仕之心,鲁王肯定扫榻以迎。
孔丘若是出游各国,同样也必为各国之上宾。
此次,孔丘来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沿途各城早已传来了消息,商丘自然更加敏感。
当得知孔丘,居然是宋国王室后代子孙,同为子姓,共拜子姓祖庙之时,顿时,宋国一些门阀、大臣、君王,都是一片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