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教室中来学习的孩子并不多,这让苏棠很是出乎意料,“城中有将近两万人,十五岁以下的孩童也该有大几千人,怎么这一处的学堂中来学习的孩子只有区区几百人,全城五座学堂加起来学习的孩子才不过一千多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东也很无奈,“这也没办法,有钱人家的孩子读书读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礼仪,所以他们都在私塾念书,不会来这里,而那些农民的孩子也不来。”

映月在一旁听着就有些想不通了,“读书不用花一分钱,为什么他们还不愿意来?”

“他们觉得读书没有用,学些文绉绉的东西又不能当饭吃,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家多种点地,多收些粮食来的实在,来的这些孩子,还是一些做小本生意的商人,他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才会让自家的孩子来念书的。”

苏棠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忽略了一点,这是古代,读书除了考仕途,也就在做掌柜,做大夫,卖卖字画这些方面能派上用场。

不像在现代的时候,由于社会发展的现象,一个人若是不识字几乎是寸步难行,而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大家都会很积极的去学习。

但是这里是古代,重农业,对那些农民,甚至很多人来说,读书根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他们自然是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

可是知识是扫除百姓蒙昧,强国强民的好事,不管怎么说,学堂还是要办下去的。

“现在尽量鼓励百姓读书,等这些孩子学成,知道读书的诸多好处之后,再慢慢影响那些觉得读书没用的人,这事也强迫不得,只能慢慢来。”苏棠说道。

“暂时只能这样。”王东回道。

苏棠几人离开学堂,刚踏出院门,就看到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穿的破破烂烂的,偷偷溜进学堂,趴在教室外面的窗户上偷偷听课。

苏棠心中疑惑,学堂不收费,谁都可以进来学习,怎么这个不但不进教室,还偷偷摸摸的,“王东,你去问问那个孩子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什么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