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秘战无声[校对版] 长风 1167 字 2022-11-07

“奥斯本顾问说的没错,只要我们根据日文的语法和惯用词进行统计,加上对特定电文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尝试对某一种特定的电文进行破译,比如,罗组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先从特定的密电文着手,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迟安说道。

“嗯,继续说。”

“罗,你是天才破译手,一下子就给我们找准了方向,不然,我们很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都做不出成绩。”奥斯本对罗耀的溢美之词毫不吝啬。

“对于气象条件类的情报,尤其是对潜伏台而言,他们不可能用到像恩格密码机来进行加密,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会不断的变换加密的次序,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固定的密码本,这给我们的破译带来了便利,气象情报,所用的词句非常有限,而且情报基本上有一定的格式,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比照的方式可以甄别出来,这一点,其实罗组已经帮我们把工作做到前头了,可以说省去了我们大量的对比和统计工作……”迟安继续接着奥斯本的话头往下说道。

罗耀频频点头,他的确是帮他们把前期的工作做掉了,而且为什么让迟安继续往下做,因为迟安对日语的语法有过深入的研究,这一点他是比不上的,要破译日文电报,就必须有他这样的人才行。

举个例子,一封关于山城气象的情报的电文中,出现的“字”谁的频率是最高的,比如对照一下山城的气象资料,以及联系日机轰炸重庆的日子的天气条件,发现刮“四”级风最多。

那么这些电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就是“四”字,当然可能是阿拉伯数字的“4”,然后它后面的字就可能是“级”字。

这样顺藤摸瓜,从字到词,一份电报的大致内容基本上就能搞清楚了。

韦大铭之前搞的是中文密电破译,那跟这个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些电文躺在特种技术研究室,却一直未能破译出来。

但这是零敲碎打,想要系统破译,还得做大量的工作,但万变不离其中,还涉及大量的统计和计算,以及对日文语法的研究分析。

“迟副组长,奥斯本顾问,既然有了思路,那就按照这个思路走,不管能不能破译,只要思路是正确的,那我们总归能破译出来的。”

“还是罗组长你这个方向找的好,一下子拨开云雾见晴天了!”

“我也不过是提出一个想法,怎么做还是你们来完成。”罗耀忙道,密码破译,现阶段没有辅助计算的工具,只能靠人力来进行。

罗耀这么做,已经是在很多方面取巧了,不光是为了尽快出成绩,也是为了能够准确的掌握日机对山城的轰炸,能够提前准备,从而减少老百姓的伤亡。

人,是一切的根本。

方向有了,方法也有了,现在就朝这个方向前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