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杨御史上朝5
且若真取消,对他们吏部展开工作也有一定的好处。
道,“皇上,臣认为杨御史的建议很合理,大周开朝以来广推科举,不就是为了公平公正的选拔官员么?若举荐制这种不公平的选拔制度一直存在,那将是对科举制最大的讽刺。”
倒也有人反对。
比如徐家兄弟。
徐少卿说,“启禀皇上,举荐制的存在是因为举荐者比吏部诸位,更加熟悉被举荐人,从而避免选拔无能者上位。原户部侍郎一事,只是其中个例,并不能说明这种选拔制度的不合理。”
徐侯也道,“皇上,臣认为也认为举荐不可取消。”
“为何不可?”糖宝又问,“我今日所提分两块,一针对我朝低品官员选拔。低品官员选拔主要为科举、恩荫、举荐。
这种举荐非常不合理,难免没有人藏私,举荐一些品德低下又无才华的人走马上任。
届时官官相护,便是没功绩也能长久做官,可最终苦的都是百姓。敢问徐少卿这种不该取消么?”
她问归问,却没等着徐少卿回答。
继续道,“想做官就该走科举路线!而想晋升就该靠功绩,我朝四品以及四品以下官员升任以及调任,均以他在任期内所做出的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上峰的评语为次要依据。
四品以上官员选拔,却不是这样,名义上皇上拍板,吏部执行,可谁不知道其主要靠各部上峰举荐?
那么问题来了,三品以上官员,除却外放的那些,三卿六部的官员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跟上谁不能说上两句话?
谁在各部怎么样,谁心里没点数?吏部的人选官,需要你们告诉谁谁谁怎么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