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1016帝师

魏广德此刻听到陈矩说两宫太后对张居正负责编撰的《帝鉴图说》好,心中却多少有些叹息。

教士子是道德高尚和如何做事,教皇帝是如何选人和用人。

“怪不得,你和皇爷讲课,除了讲《尚书》外,其他时间都说前朝之事。”

魏广德显然不认为相权太大是好事儿,它需要皇权制约。

陈矩皱眉说道。

不得不说,这就是张居正的失误。

这种态度,可以说酸腐,也可以说春秋的士风尚存,颇有孟子行事的风格。

两派都要制约,还要平衡,该打击强大的一派就得果断出手,避免尾大不掉。

“他们,或许做老师是合格的,但却不能算合格的帝师。”

儒臣无法决定皇帝的心意,道德教化也不能代替实力制约。

“太过理想化,书里标榜的自然都是对的,可世间哪有那么多美好。

由于它图文并茂,的确激发少年皇帝阅读的兴趣。

自己上位后,依葫芦画瓢就行了。

皇帝,做为高高在上的人,做事却不能亲力亲为,所以得学会用人。

应该说,张居正编的书,万历皇帝其实是看进去了的。

可是,张居正终究是文臣,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难免加入一些私货。

而恰恰也因此让他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知道的,不过是嘉靖皇帝的手段。

该扶持弱小一派,就必须选准机会介入,保证朝堂势力的平衡。

现在陛下还小,自然书上怎么说就怎么做,可一旦长大了,学会了独立思考,他就会发现世上的事儿,根本就和书上说的不一样。

儒臣的理想是,皇帝的心意决定一切,儒臣决定皇帝的心意。

所谓礼待儒臣,就是要在言行上给予儒臣足够的尊重。

轻轻摇头,魏广德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用的都是文臣,难免抱团,这时候就得学会分化他们。

不得不说,张居正为了教育好万历皇帝煞费苦心,可以说给了大明朝最好的教育资源。

“那你当初为何不说?”

到最后,万历皇帝意识到他已经没法操纵朝廷大权后,就选择了躲在后宫里不上朝,用怠政对抗咄咄逼人的文官集团。

当初看到书的时候,魏广德其实多少就有了想法,只不过张居正的书编的太好,让他无话可说。

“为何?”

要是反对张居正修的书,可要让他讲出理由,那些理由是能说出口的吗?

“善贷,可是那书有什么不妥之处?”

儒臣是尤其要面子的,即使在皇帝面前,也要端住架子,而让皇帝屈尊来尊敬我。

或许这也是误打误撞,魏广德只是意识到张居正的教学模式不好,也知道嘉靖皇帝驭下手段了得,所以才选择多和他讲嘉靖朝旧事,让他心中多少对权谋有个概念。

万历皇帝没有学到精髓,自然不会使用,即便朝堂上已经出现了所谓齐浙楚党和东林一系,却不知道该如何介入,平衡他们的实力。

魏广德懒得回答,只是反问一句,就让陈矩哑口无言。

《周易》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这上下两部书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易经》,可谓用心良苦。

确实,张居正和他选定的翰林,都是朝中饱读诗书之人,才华肯定是有的,教普通学子当然没有问题。

如果十多年前的事儿也算历史的话,魏广德还就是讲的历史。

陈矩更加奇怪了,自然要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