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不知道的是,百年后为了保护运河,保障漕运的安全,在再一次提高水位后,直接导致泗州城和明祖陵被淹没在洪泽湖中数百年,不过那时候已经是康熙朝。
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预防水患的作用,反而不断加大水患的危害。
所以,不需要担心会新生波澜。”
都说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但也不是随便拿捏,其实也看面对的是什么人。
李春芳开口说道,说完话就看向赵孔昭,“赵侍郎把工部的修建意见说说,大家议议吧。”
为防止水患,朝廷先后启用白昂、刘大夏等人治水,筑太行堤等大型工程预防水患。
做为新朝皇帝,当然不会去在意明祖陵这种地方。
其实京杭大运河自建成启用以后,最头痛的就是黄河河水灌入运河,黄沙淤泥阻塞河道,清理起来非常费时费力。
“那就好,对了,托欧阳大人带回九江的礼物我已经准备好了,明日就让人给他送过去还是你后日送行时带过去。”
徐邦瑞到时候都坐拥整个魏国公府了,应该是看不上这些东西了。
魏广德对他的答复很满意,点着头进了后院。
至于以后会不会运回南京还给他哥哥,魏广德都懒得去问,答案显而易见。
这次打劫得来的南京的财礼,都被徐江兰搬进了自己的小库房。
之后,这些陪嫁可以被其子女继承。
海瑞会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南京官员的游说,对于这时代其他的官员来说,还是个不好确定的问题,但是魏广德却是能大致判断出来的。
魏广德和朱衡走到一起,问起上次和他说过的,启用潘季驯治水的事儿。
魏广德小声吩咐道。
虽说小严已死多年,可朝廷对于当初严家办的那些事儿,依旧坚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而且只要涉及他,都会被认为是贿赂所致,追回诰命的奏疏礼部会很快上奏。
有些事儿做了,但不能承认,又不愿意害人性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误以为被人打劫了。
这次工部商议的结果依旧是筑底护河,保证运河的畅通。
工部的工价银不足,无力支撑这么庞大的工程,所以要户部拨款。
“淮河自板闸至西湖嘴开浚乖成,而里口等处复塞,总督漕运侍郎赵孔昭以工费不给请议处钱粮,陛下命我等商议,拿出办法来,今日把人都召集来这里,就是要大家说说,怎么办才好。”
魏广德对此事只是笑笑,完全没当一回事儿。
徐邦瑞的书信倒是让他得到了一点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南京许多人知道了,北京也应该开始在扩散。
毕竟,这已经是杨博上的第三封乞归奏疏,隆庆皇帝无论如何也没理由阻挡。
“小事一桩,礼部、刑部我都已经打好招呼,南京的卷宗和口供一到,我这边就安排人彻查此事,到时候就可以翻出严世番的那些操作。
当然,这件事儿他也没有瞒着夫人,东西其实都大摇大摆运进了魏府,由徐江兰单独清点入了她的私库。
打个招呼,魏广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快就听到李春芳开始说这次的目的。
而且这些工程作用下,黄河水道不断垫高,相邻河道也受影响,洪泽湖、淮河和大运河也不断抬高,导致出现“地上悬河”。
只不过倒是没有听说有人议论此事,所以魏广德一直以为此事在那边并未传开。
第二日,魏广德入阁办公不久,就被李春芳召到值房说话。
魏广德是知道海瑞已经和徐阶那里斗起来的,只是现在看情况,消息已经扩散,想来京城里许多江南官员都应该知道消息了。
如果但是工部找户部,户部不想给银子就会尽力拖沓,结果就是正事被拖延耽误。
魏广德对徐邦瑞书信里关于案子的事儿并不关心,倒是很仔细的看了书信后面讲述南京近些日子发生趣事的记述,当然说的自然就是应天巡抚海瑞和野居徐阁老之间争斗的事儿。
如果只是抓徐阶子侄,都在海瑞的权责之内,自己就可以下文行动,主要是看此案最终会不会牵扯到徐阶身上。
<div class="contentadv"> 如果海瑞认为徐阶在侵占民田一案上也有过失,要追究其责任的话,那势必要上奏朝廷,请皇帝定夺。
但实际上的结果就是,这里堵住了,那里又决口,再堵后其他地方又会决口,到现在依旧是这么个局面,黄河水患不仅没有根除还有越演越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