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开了口子,对方的要求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肆无忌惮。
于是,收到书信的官员纷纷给海瑞去信,让他适可而止,毕竟涉及面太宽,影响太大。
不可能回来一个人,整个内阁都跑出京城迎接吧。
好吧,隆庆元年刚刚修复的黄河河道又出问题了,这次换了地方,不过却依旧影响航运。
其中详细也只知道个大概,却并不熟稔。
<div class="contentadv"> 而消息传进魏国公徐鹏举和诚意伯刘世延耳中后,两人都是面色大变。
“老爷。”
对于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差点把自己发配到福建收拾首尾的人,魏广德心里对高拱有好印象才怪。
开什么玩笑,高拱回了京城,那几乎就没他们几个什么事儿了,以后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是高拱的陪衬。
按照官场规则,自己怎么说也是他海瑞的前辈,还不说当初先帝时的回护之恩。
眼看着海瑞要发疯,连抓人的关文都准备好了,徐阶心里虽气但也不打算鸡蛋碰石头。
“马上派人给公子送信,叫他们注意点,别被巡抚衙门的官差碰到,暂时也别回华亭来。”
这边见礼完,身后的官员也一一上前和高拱相见,三人都识趣的退到他身旁。
只要官府不受理,百姓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肃卿兄,你可算是回来了。”
魏广德在心里想到,不经意间看了眼张居正,见他此时也是眉眼直抽,显然和他的感觉差不多。
若是两方谈不拢,那就找第三方出来说和,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法子。
徐阶身前管家急忙上前一步,距离徐阶更近些。
但是也因此,海瑞和徐阶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在南京城里传开,南京城里的御史就像闻到腥味的鲨鱼般,都把视线投向了这里,开始关注此事的发展。
“徐忠。”
现在两京官员和漕运总督为此事已经是焦头烂额,又在筹划治水工程。
毕竟是从四品的官员,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时候还不能随便下大狱。
当初参与此事的,除了这两人,自然还有魏国公徐鹏举和诚意伯刘世延,以及徐邦宁。
上层的官员们想要平息此事,而下层的御史却希望事儿越闹越大才好,到时候他们就有了攻讦的理由,不管矛头对准海瑞还是已经致仕的徐阶,都是上奏疏很好的理由。
徐阶不是没想过退出一部分田地,但那得大家好言好语商量,可不是一上来就在海瑞逼迫下答应条件。
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好友,你让他怎么站队?
站在人群最前面的,自然是陈以勤、魏广德和张居正,而李春芳和殷士谵留在内阁处理政务。
另外,应天十府的知府那里,也得打个招呼,免得海瑞疯起来发下什么海捕公文,那样徐家会更丢人。
书信言辞愈来愈强硬,显然这位海巡抚是安了心要和他徐阶撕破脸。
但是在打听到海瑞和华亭那边还保持着书信往来以后也就没当回事。
江南风起云涌之时,南京城里抓几个小官自然也没人注意,大家都视线都看向苏州和华亭,想想这位“海青天”到底要如何处置徐阁老。
高拱被弹劾下台后,这次回来貌似圆滑了许多,不再是过去的高拱了。
而张居正呢,在老师徐阶和高拱斗起来以后,自始至终也是一言不发,其实也是不得不避嫌。
按照原来的脾气,除了他的好友外,对那些曾经敌对过他的人,应该是冷嘲热讽一番才是。
高拱乐呵呵对魏广德说道。
徐鹏举是在病榻上看到刘世延的密信才知道此事,一时间惊怒交加差点就气晕过去。
皇帝出城迎接大臣,可没这规矩。
他一个堂堂阁老致仕后就可以被现官拿捏,那他们那些人呢?
要说魏广德对高拱的态度,那肯定是不乐见的。
此时是礼部和刑部操办,而不是南京城里的锦衣卫,虽然让他稍微心安,可心里依旧有控制不住的恐惧,担心此事的背后是北方皇宫里那位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