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

如此三个人倒也静坐下来,彼此冷静了不少。

孙倾婉这才得知,原来哥哥儿时便与还是太子的泠寒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哥哥还秘密做了太子许多年伴读。

这事孙仲青是知道的,但数十年前的事,那时先皇后还在,太子也不似如今这般阴鸷冷漠,摸不清喜怒,当时他还只是个心思单纯的阳光男孩。

为数不多,知道的几个人以为,那只不过是儿时一段不凡经历而已,再没有下文。

可泠寒和宋仁两人,却是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许多年,始终如一。

如此,宋仁才会在泠寒登基后,力图巩固军中实力这个档口,弃文从了戎。

他对外只道好男儿志在四方,保家卫国也是一种效忠。

外人皆道孙家子糊涂,放着好好的文官仕途不作,孤身一人去从戎,武官岂是那么好有出路得?

前线打仗,那可是刀口上舔血,脑袋別裤腰檐上换来的。

稍有不慎,便会被敌人的刀坎下头颅,风餐露宿,哪里有在京城做文官舒坦。

可殊不知,这正是泠寒与宋仁二人的计谋。

战事连年战败,将士士气萎靡,泠寒做太子时,便对边关缕缕战败起了疑心,登基后更决心彻查,找出原因。

不敢打草惊蛇,又苦于没有证据,无从查起。

宋仁从士兵做起,潜入军营,为泠寒卧薪尝胆两年,最终查出军营里的蛀虫,还查出淮安王这个叛国贼。

也是这期间,宋仁在调查淮安王途中,在信件中看到淮安王意图在太后寿宴,借亲王入京的机会,向即将及笄的妹妹提亲。

宋仁自不会让妹妹嫁给这样通敌叛国之人,又思虑父亲只是户部尚书,若淮安王执意,父亲很可能护不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