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是唯一一次全方位的知识复习,老师们会加快教学进度,把过去花了一年半时间才教授完毕的知识在短短几个月内全面复盘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前期疏于学业的学生有了重新捡起的机会,某几块知识领域没吃透的学生也有了成熟掌握的条件。
因而,一轮复习也是最容易出黑马的时期,基本上能冒尖的都会在这段时间里冒出来,学生的学业排名也会在一轮复习结束后基本定形。
对于陶抒苒来说,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坏处在于,由于有了姜寒栖的小灶在,一轮复习里,她的提升空间其实要比其他同学小了很多,考试时,中上游学生的分数咬得死死地,她稍有不慎,排名就会往下掉好几个。
好处则是,比起其他学生的多门功课齐头并进,陶抒苒的学业要轻松了不少,毕竟她严格算起来已经在姜寒栖的指导下结束了二轮复习,进入了最终的刷题冲刺阶段,做题效率和正确率的提升有助于她先人一步多刷点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能停下忙碌的脚步了,毕竟,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了。
虽然距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报名还有一段时间,但姜寒栖从一开始就是冲着最高奖项去的,自然需要早早做好准备。
因而,她在寒假的时候就已经在挑选课题方向了。
最初,她考虑的方向在于化学。
陶抒苒本身就学了半年的化学竞赛,不论是教材还是习题里,都有不少可以直接参考的案例。
只要挑选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物质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且在最终得出创新性结果,拿到奖项并不算困难。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这样太普通,也太缺少锻炼了一点,想要做到最好,止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