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引发很多家庭和校园悲剧,这是社会性问题,但也是社会发展必然会面临的困境。前期我们做过调研,种种原因导致有情绪障碍的人,不在少数。可是针对情绪亚健康群体的行业,不能说没有,但几乎都停留在表面。”
无非是判断、诊治。
前期干涉预防和后期追踪纠正,存在空白市场。
沈之冰认真听着,也在不停思考。
沈氏的转型,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它的社会形象也需要做一次转变。
阔绰、实力雄厚、传统产业龙头老大,这些标签都已经不完全适应现在新生代消费群体的追捧。沈之冰也不满意仅仅将沈氏局限在实力强大这一方面,她想把沈氏打造成为“对社会更有意义的公司”。
“于总监刚才说的,就是下半年度沈氏重点要关注和跟进的项目,我们更倾向于和这个领域有经验的公司进行合作。”
这不是一个光靠砸钱迅速堆砌资源就能占领市场的行业。而且这个项目的客户群体本就属于易感人群,浮躁激进的方式对他们的帮助有限,刺激却会很大。
沈之冰自己就曾经受到情绪困扰的影响,但她比较幸运,有资源也有能力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可很多人,没有这个条件,又或是因为观念束缚,不愿意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
有病就要及时治病,这是沈之冰近两年才顿悟的事。
散会后,于欣妍去了总裁办公室。
“这些是意向合作公司的名单,你先看一下。”
沈之冰翻看了一遍,大多是不知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