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批注,少部分犯罪组织和亡命之徒重视仪式感,组织名称,成员代号,甚至信物。比如连环凶杀,凶手在数名受害者背部刻制图案;变态凶杀,喜欢割下受害者某个固定的部位;团伙犯罪,成员在同一个位置纹身……
一线工作几十年的万桐见多识广,思索片刻,迅速做出决定:“晚宁,105号任务取消,106号任务继续执行,找机会告诉她。”
“我等她联系。”褚晚宁话锋一转,“桐姨,山猫那边有消息吗?”山猫是她卧底期间策反的线人,后来因为特殊原因,山猫就直接和黄波联系。
“他是尉迟端的人,裴袁良不怎么放心,只负责跑跑腿,打打电话。”
随后,褚晚宁和万桐唠了唠家常,不想打扰对方太久,约莫九点半,离开办公室。她直接开车回警署大院,家里的小胖橘大概饿了吧。
深夜,整理好资料,聂繁心躺在值班室折叠床上。刚拿起手机,万漪的语音电话打进来。
“聂警官,忙完了?”
“是呀,万法医也躺下了?”耳边是万漪说话时轻浅的呼吸,聂繁心不由自主弯了弯眉眼。
“我做了现场的模拟动态图,发给你瞧瞧?”
聂繁心下午回警局,将凶手抛离窗口坠楼的疑点和万漪聊了聊,没想到对方那么细致,竟然花时间做了动态图。
“繁心,你说孟子侨右手抓着凶徒挂在胸前的吊链,但他当时面对窗口,凶手在他背面,根本没机会够到吊链。”
“对,我也设想无数场景。”聂繁心点开万漪绘制的动态图,一共三十几张,每张图备注着力点分布,惯性推力,可以让人瞬间清楚过程的切实性。
万漪条分缕析:“孟子侨应该知道凶手在他身后,已经做好死亡的准备,所以没有反抗。吊坠直径只有两厘米,加上长绳,右手握拳能够轻松将它包裹。”
“你的意思?”聂繁心其实大概猜到,只是想确定。
“他趁凶手疏忽,拿到对方的吊链,以死提醒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