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庙堂既高gl 墨钧 829 字 2022-11-06

但是总兵和将领们还是有区别的, 通常他们只负责监管,不用干活。萧鸾左思右想,干脆自己也跑去监督, 于是身负责任的将领们也只好紧随其后了。萧鸾查看得很仔细,她平日里是没有这些机会去接触这些最基本的政事的, 也没有历练的机会。因此尤其珍惜。

萧鸾和齐霁真也不管身后跟着谁, 两个人对所见的一切都很是感兴趣。可是她们什么都不知道, 站在了田边,看到农人就着被开垦的水渠汲水往田里灌溉,她们也不知道田地里长得是什么。

“都说政通人和,可是若果他们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政又如何通呢?”萧鸾轻声感慨道。

“六郎, 慎言。”齐霁真皱着眉头提醒了一句,又背着手看着眼前的一切,说道,“书上写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我们如今只见其一,就这样的惨烈,而其他时候又不知是怎样的光景……”她说到此处,又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说道,“只盼永远也不要见了。”

萧鸾站在她的身边,看着齐霁真悲悯的模样。对于自己的这个伙伴,萧鸾是知道齐霁真向来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她也会对萧鸾耍一点小心机,但萧鸾还是很喜欢齐霁真,以前她并不清楚这种喜欢是为什么。而今她终于渐渐的明白,或许正是因为齐霁真身上有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气质,才会让萧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计后果的去帮助齐霁真。

此后一切平静,萧鸾等到了新任的知府,而总兵也该回到京城。行人司的官员们完成了任务,陆陆续续的回去了,临行时,杨健前来辞别,萧鸾接了他的礼,两人心照不宣的笑笑。萧鸾写了一封书信寄回给严蓁,上面大致列了些可用的人,待到严蓁收到后,会另派人查看这些人的品行作风,是否可用。这些人现在还太过弱小,用不上萧鸾亲自安排,她只是把这些人记下,等着有朝一日,他们能走到自己面前。

陈瑾是萧韶的人,萧鸾虽然很想招揽这个稳重却不古板的人,但也只能望而兴叹。对于萧鸾而言,她已经身处在这个局中了,就好像她身处东明府那样,就算一开始她不愿意,但因为她的身份,因为她身上肩负着的别人的重量,她也只能往前走。若她选择放纵,那当然不是不可以。但萧鸾身为女性的身份同时也限制着她,如果没有权势,没有说话的权利,她的身份就像是随时会落下的剑,因为可决定她生死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既然做不到纵,那么就顺势而为吧。

之后的事就与萧鸾关系不大了,陈瑾上书《东明时政疏》,陈诉东明见闻,首当其冲说的就是卫所混乱,军户逃亡甚多,再次则提出了在旧有的存粮及赈济上,再行“加赈”,根据灾情追加的赈济措施。除此以外,再有移民就食等等数十条举措。她在东明府时,时常跑去与农人说话,同僚有笑她的,她亦是充耳不闻,恍若未觉。此时也洋洋洒洒写下“每岁之中,风旱无常,故经雨之后,必用锄启土,籽壅禾根,遮护地阴,使湿不耗散,根深本固,常得滋养,自然禾身坚劲,风旱皆有所耐,是籽壅之功兼有干风旱也。”这样的文字。

《东明时政疏》一出,朝中震惊非常,谢准见陈瑾是寒门出身,又拜在长公主处,谢准便招陈瑾一叙。两人到底说了些什么,旁人不得而知,但自那以后,谢准提了陈瑾上疏的几点有利于民的,开始实施。萧炜对此大加称赞,但至于其他,就仿佛再也没有见过,也不曾听闻那般。

其实除了陈瑾之外,东明府一行都或多或少有些感悟,也有不少人上疏陈述,只是他们所思所想不如陈瑾那般面面俱到又文笔斐然罢了。

不久,陈瑾从行人司调任户部给事中。

这给事中不过从七品,但位卑而权重,是与御史互为补充的职位,以七品官身,却能参与御前会议,可说是旁人求之不来的好事。在官场混的,谁不是人精呢,一时之间,陈瑾这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手中,也接了不少的拜贴。

陈瑾如今也不像初入京中时那样的穷困潦倒,但她所住的居所还是颇为狭小,只是个一进的小院落。早先里,院中甚至还有旁的人家,直到后来她得了官身,萧韶又赏赐了不少金银,她这才将这院子买了下来,终于一个人住了。只是陈瑾不喜人伺候,因此都是一个居住。

一个人当然不方便,可有的时候,倒也很是方便。

陈瑾捏了捏自己的鼻梁,烛火摇曳,她看拜贴久了,就会觉得眼花缭乱得紧。这些拜贴实在有些多,陈瑾不过是个七品的官员,很多人她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因此都要好生斟酌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