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鸾一愣,她倒没有想到这茬,于是皱起眉头虚心请教道:“那依你所说,又当如何呢?”
这一次回答的却不是杨健,而是陈瑾了。陈瑾原本不想掺和此事,她对萧鸾并无恶意,但奈何萧鸾并非她选择的忠主,这样顾忌名声的事,陈瑾当然是不会主动出来提醒的。只是见到自己的顶头上司朝自己望来,陈瑾也心中无奈,出列道:“既然是捐粮赠灾的好事,自然是要大家一起来的。若有那视百姓为膏脂,百姓也不会答应,官府自然更不会答应。”说到这里,其余文职官员也顿时摩拳擦掌起来,对萧鸾笑:“殿下不必担忧,天下有难,大家来帮,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此前富商们积极开地,官府便宜卖了不少,也该让他们都吐出一些来。”
萧鸾眨眨眼,只见平日里这群礼让恭谦的文官们露出如此奸险的笑容,一副我很熟悉,这个我可以干的热烈模样。她不由得将目光转向杨健,这个年过三十的中年人看着自己的下属们,露出了一脸欣慰,拱手对萧鸾说道:“器无好坏,端看用的人。殿下就放心的交给我们吧。”
萧鸾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只好硬着头皮对杨健道:“都交托与杨公了。”
杨健陡然得了这么一句恭维,笑得眼都花了,急忙笑着摆手:“不妨事不妨事,此事下官熟得很。”
萧鸾没想明白,是因为她身处高位,不了解百姓与官府之间那又爱又恨的关系。若是齐霁真在此,就会告诉她原因。文官们最擅就是找漏子,挑刺都不必骂脏话,从小吏起,农人上缴粮食,就会顺势踢上一脚,让米粮多倾倒些,而放到有品级的官员身上,那花样就是更多。官员不一定有钱,如何巧立名目,怎么让有钱的商贾们心甘情愿的倒出口袋里的花花银子,这些都是需要人挖空心思去干的。
而今一群人将心思动到东明府上的富商,还打着大义的名头,还能有比这更让人开心,满足的事情吗?
还未至黄昏时,文臣们就立下了一长串的列表。萧鸾粗粗略读了一下,什么捐银百两得成王殿下亲笔牌匾一块……萧鸾默默地翻看,觉得自己的手腕恐怕都要断掉,而这东明府上不知道会立多少块牌坊,而周山书院里又会多了多少商贾子弟来。除此以外,萧鸾的计划也在实行。毕竟若是富商们和莲华教不掏钱,他们也只能非常之时行非常手段了。
萧鸾就此被文臣们推了出去,对此百姓们倒是高兴,富商们何时见到有这种品级的人物前来,如今有所诉求,自然是不能怠慢。只除了莲华教。
莲华教也派了人来,送钱送米,不遗余力。他们听说了萧鸾的名号,当然还不够格见到真人,而此前还留着的州府官员也传信来说,莲华教对萧鸾的情况话里话外多有刺探。这些官员此前被驯得服服帖帖的,再加上家眷亲属都在府中,也不敢做出什么举动来。
而此前一直盯着莲华教的人也传来了消息,说近来总有人在莲华教进出,并不像是流民或是普通的信奉者。这消息一条条的进来,让萧鸾无端紧张,但她年纪太小,又无法分辨,只好将能用得上的人又都叫了过来。
文官们处理富商们的进献十分繁忙,因此来的也都是武官,至多再加上个齐霁真,说到底也不过五六人而已。
“依臣所见,恐将有变。”
“打仗需要武器粮草,莲华教中自有粮草,又蓄养力士,若有叛乱之心,等的也不过是一个时机罢了。”
“可若是没有叛乱又将如何?师出无名,我们又怎么杀进去?”
众人面面相窥,萧鸾皱眉不语,这一群人里,有经验的太少,就算是杀敌,真正亲手砍过人的,也是少之又少。更何况主事的萧鸾是个封王的少年。封王这事,对萧鸾既是权柄,又是约束。若她此时不管不顾的胡来,诚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却是授人把柄,日后恐生事端。
一旁齐霁真看看众人愁眉苦脸,便道:“师出无名,我们便造名头不就好了么?五石散虽然罪不至死,但放任其流传民间也不好吧。让我们搜查一二又有何妨?若是不抵抗,便让我们探探寺中底细,若是抵抗,那便是别有居心,更应查抄。”
众人顿时双眼发光,齐齐望着齐霁真。齐霁真到底是个十几岁的小娘子,被人这么一望,此前那泰然自若,侃侃而谈的精神气就都散了,左右四顾,颇有些不好意思。萧鸾急忙站到齐霁真身前,为她挡去了其他人的目光,她自己则转过身来,抓住了齐霁真的手,说道:“三……”她顿了顿,又道,“李恒兄,我实在是……有你真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