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随着各地通讯的便捷,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发严密,不仅有符文通讯系统,还有报纸的宣传,以及符士和武者的大量出现,使得地方官府没法再欺上瞒下,借着由头胡乱增加各种苛捐杂税。
朝廷法毒通过报纸一再对外宣传,凡是没有朝廷认可的地方官府推行的规矩,那都是不合法的,一经发现整个衙门上到主官下到直性的吏目统统都要问罪,概不宽恕。
朝廷拿了几颗血淋淋的犯事官员人头,好好向全天下官府警告一番,不要乱来,否则朝廷定不轻饶。
如此威慑还是很有效果的,同时辅以“无处不在”的锦衣卫密探,还有民间的上告信件,足以叫地方上的主官老实下来,起码表面上得如此。
所幸新朝新气象,地方官员还比较朴实,没有经历多年官场形成的所谓规矩侵染,皇帝林沙这个规矩制定者又以身作则,很多与以往陈腐规矩不同的新规立下,以后会逐渐发挥作用的。
此时的新明王朝,说是开国皇帝林沙的一言堂也不为过。
要不是林沙没啥心思折腾,只怕朝堂上一干久经儒家经典熏陶的大臣们,会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林沙登基后没有表露出讨厌儒家的神态,却也没有再给儒家那么大的面子,甚至科举考试的内容都大有变化,只重实务策论,至于其它的一概不论。
为此,林沙登基以后的历次科举,因为皇帝最后严厉把关的缘故,每期进士的数量从来都没过百。
后来更有符文和武道的冲击,不少读书人半途改换门听,使得科举出身的进士数量进一步减少,到了上一期科举朝廷只取了区区二十三位进士,几乎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这么低的录取数量,怎么看都不对劲。
朝堂上很有一批出身儒家的官员,想要跟皇帝陛下好好说道说道,只是皇帝陛下态度坚决,一直都不肯松口,明言科举取的是实务人才,他不需要夸夸其谈之辈冲塞朝堂。
得,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回去之后,这些朝臣很明智要求家族子弟全部改换门庭,愿意学习符文的送去皇家学院学习符文,愿意在武道之途发展的,也送入知名武馆练武,至于科举之路么,明显已经走不通了。
这些年符文之道大兴,皇家学院和各地的符文学院,已经培养出了大量符士,尽管这其中九成七以上都是初级符士,却也是一股不弱力量。
比起普通人,初级符士强得太多了,能制五行符文,一旦准备妥当,就是入道修士想要拿下都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