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

“还有最后1次,是可以明确判断出的。”

“由此,我们可以设计一种专门的运动轨迹,以扰乱对方的观测。至少在解数学方程的时候,要出现多个特征解……”

“对方来到这里,肯定会在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进行观测,只要不让他们太舒服地知道我们的离去方向就行。”

这一番话倒是非常实在,设计一种扰乱视线的路线,比胡乱拐弯,更加理想。

许多数值方面的专家也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正在评判对方可能来临的时间,以及不同航行轨迹下,可能观察到的景象。

紧接着,是天文学家汤姆逊教授的发言:“我在89光年外,观测到了另外一颗类似于水星的星球。其质量数据,略微少于我们的这颗战星……差距不超过3。这一颗星球,是否可以误导前来的敌人呢?”

“……我认为,可以用大量飞船的普通引擎,伪造暗物质的紊乱痕迹。与此同时,将我们的设计逃跑路线,尽可能向那一颗星球靠拢。”

众人沉默了一阵,这一个方案,怎么说呢。

这种模仿,或者说让对方“误以为”,其实非常困难……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人口分割

这颗看上去质量类似“盘古号”的星球,具体名称是“gxa112339”。它有着非常稳定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对方不傻,就不会“误认为”。

有一些科学家倒没有泄气,一人一句地补充着:“靠过去其实没错。对方怎么也会调查一阵子,能拖延一点时间也是好的。”

“如此一来,对方大概率在‘盘古号’目前的位置,以及那颗星球的位置进行观测。我们可以设计一种专门的撤离路线,以这两个观测点为核心,进行误导。”

在多个不同的地点,进行观测,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解,这一点是肯定的,就如同多元方程组中,多了一个方程式一样。

当然了,跑到不同的地点,肯定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这也是追踪时候的一些矛盾。

这已经是一次数学层面的较量,于易峰听到后边几乎是云里雾里。反正,他听出了一个结论:只要对方在这里,以及那颗星球的位置,进行两次观测,很可能会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