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

规划死亡后的人呢,几乎没有!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我生前当及时享乐,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当然了,实际上不会这么夸张,这只是一种形象一点的说法。但确实很少有人,会为自己死亡后的世界买单。

每个人都知道塑料袋不好,但大家都在使用,实际上是相同的道理。

如果塑料袋明天就能把人毒死,那么绝对没有人用,但是它带来的污染,可能要几百上千年才让人类受到影响,所以大家都在用。

“这是目光短浅带来的局限性。”

“按照刚刚的讨论,我们继续推理,也即可以得到结论:每个人都知道科学发展是好的,每个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但要是牺牲眼前的利益,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未来利益,许多人都不愿意这样做。”

“就如同投资一般。几个月或者几年能够收回成本的项目,那么是目光看得到的,所以人们会愿意投资,哪怕付出一定的本金损失风险……”

“如果几十年甚至死后才能利益兑现的东西,哪怕没有风险,也很少有人这样做。人都死了,后边才有收益,和我有什么关系?”

“如果一项工程,需要几代、几十代人的努力,那么……呵呵……”于易峰笑了笑,没有说下去。

按照这种说法,当科技发展难度越来越大,研发速度越来越慢,利益兑现越来越靠后的时候,人们对科技的资金投入反而越来越少。因为人们不愿意这样做。生前的投入,死后才兑现,兑现给谁呢?

如果兑现给直系子孙后代,那么好像还可以理解。但兑现给整个文明么……听起来就非常古怪了,就好像做公益事业一样,而且还是死后。

那么……资金投入越少,研发速度越慢,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连投身其中的科技人员,都会越来越少,出不了成果的东西,大家都不愿意去做,这又形成了另一种恶性循环。毕竟科学还是得靠天才推动的……

“所以了,光靠生存、繁衍这两点,太容易满足,所以目光太短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