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月球是真空环境。但只要有空气、尘埃等媒介,冲击波自然而然就会有。”
“在我的计划中,我们先在飞船底部建好一个厚厚的金属防护装置。再在飞船底下挖一个密封的洞穴,里面填满大量的空气或者另外的东西,固体、液体都行。”
“最后,我们将核弹放置于洞穴内。引爆时,因为洞穴里是有介质的,会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直接轰击飞船,将其抬升起来!”
菲利克斯若有所思,沉思了好久,终于点了点头,他承认这个方案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按照丁一东的说法,也确实需要大当量的核武器才行,小当量的核武器,冲击波就不够强了。
当然,从能耗、安全性、工程量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考虑,还有更多的细节要弥补。
和以前的方案相比较,两个方案可以说各有优缺点。
科学家们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派,围绕着这两个方案讨论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休。
“一颗大核弹,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技术!”
“热核武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百颗核弹,失败一颗也无妨,但现在只有一颗,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
“失败的概率应该很低,和被小行星砸死差不多。”
“从能耗的角度讲……”
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互相争辩的面红耳赤,甚至还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迹象……
于易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争辩、讨论,是为了生命负责,为整个人类负责。但两种方案都是理论上的东西,都没有实践过,也指不上谁好谁坏。
如果全民投票的话,肯定是丁一东的方案被选上了,现在这些工程师心中都念念不忘着想要造大核弹呢!
但是更多科学家偏向于小核弹的方案,毕竟是讨论了这么久得出的东西,安全性有保证,不可能被丁一东几句话给打败了。